绘本故事《和宝宝一起做101件事情-萌2017年11月成长版》- 适合5-7岁,3-4岁,图画故事
绘本《和宝宝一起做101件事情-萌2017年11月成长版》,连环画出版社
绘本内容
《和宝宝一起做这101件事》不是任务清单,也不是游戏指南,读起来像童谣,看上去像舞蹈,像走街串巷的演奏者,用快活的曲调唤起我们心中的喜悦,让每一件日常琐事都蹦蹦跶跶好有趣。
我家二宝1岁,作为妈妈,我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她。101件事呀!当我看到这个题目,心里一声嘀咕,脑袋嗡嗡大了一圈。实际上,这本书不仅是送给妈妈们的贴心礼物,也是送给全家人的开心礼物。谁和宝宝一起做这101件事?图画里出镜次数最多的除了二宝就是二宝的姐姐,其次是爸爸,再其次才是妈妈。看起来,姐姐几乎代替了妈妈。怎么可能?做得到吗?不用上学吗?这样想或许会错失一些美妙之处。美的是,姐姐、爸爸、妈妈和祖母全家人互相配合、穿插行动,创造了一种错落有致的生活节奏;妙的是,姐姐和二宝做着这些事,冷不丁爸爸来了,妈妈来了,祖母来了,来来往往、兴兴旺旺,随处是惊喜。
当你有了第一个孩子,你就开始用他的眼睛看世界,和他一起成长。当你有了第二个孩子,你看世界的视角就更多,看问题的方式也在变化。谢尔·希尔弗斯坦在《保育员》一诗中写道:
麦喳喳太太是个保育员,/我觉得她脑筋有点儿乱。她以为看娃娃/就是坐在娃娃身上四处乱看。
多年前我被这个走神的保育员逗乐了,同时有些不以为然,现在我觉得这首诗道出了一个真谛:不放弃做自己,才是快乐持久的“带娃之道”。
看书里姐姐带二宝,无论是独自走开找找小石头、小叶子、小虫子,还是一边推宝宝回家一边把洗衣篮罩在头上四处乱看,抑或是特意搞怪让宝宝戴戴妈妈的太阳帽,穿穿爸爸的运动鞋……全都有种沉浸在游戏中的快活姿态。
游戏精神同样体现在对细节的专注上,好比洗澡,要“穿好雨靴,系上围裙,拿上拖把,拿上澡盆,再来一条又柔又软的浴巾”,还要“摸摸水,热不热;来个泡泡浴,用手搅一搅”等等,把一件重复单调的事切分成一个个细小具体的动作,就变成了许许多多好玩的瞬间。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值得父母学习,哪怕是带娃这件事。
二宝出生后,“有哥哥真好”成了我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当然也忘不了告诉大宝“有妹妹真好”。
到底好在哪儿?需要花点心思去营造。“裹上他的小被子,抱抱他的泰迪熊,搭一搭他的积木,躺一躺他的睡篮”……诸如书中提到的这些事,当我放手让大宝去做,就感到是在把他变得和婴儿一样小,把他像婴儿般宠爱,让他把婴儿时光过一遍,把不可能忆起的最初的人生摄取在心中。
做好这些事,但也还会有别的问题。就在前几天,大宝对我说:“我当不成孙悟空了,现在妹妹是孙悟空。”他脸上满是委屈,我得立即安慰他,于是说:“妹妹是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你可以当西天取经的孙悟空呀。”
成长总是伴随着失去,但也让我们学会面对不确定不可控的世界。所以,书接近收尾的那一段真真落到现实中和心坎里:做了那么多好事的一天就要结束,却突然改变调子,宝宝们都失控了,“一起看电视,可他不耐烦。给他看本书,他又撕又咬”,“不能冲他发火大声叫,也不能让他又哭又闹”,当然不该做的还是做了。
有时候,既不能苛求成人,更不能苛求孩子。妈妈给两个宝贝的拥抱,不仅仅是对孩子的包容,也是对不完美的世界和自我的包容。(妈妈的拥抱那么及时,因为她从来都不曾走开,丰盛的早餐、洗澡的用品、洒落一地待收拾的玩具……到处都藏着一位勤劳母亲的身影和她关爱的目光。)
书里的这一天从“你好”开始,以“晚安”结束,遵循着讲故事的古老法则。活在这样的书里就是妥当,读书,把日子过成一本好书的样子,居住在这样的日子里,也很妥当。
怎样延伸阅读这么一本关于“二胎”的绘本?
▎心理测试
这又是一本充满温馨生活瞬间、爱意满满的二胎绘本。如果家里只有“一宝”也没关系啦,可以当作心理测试小游戏或者心理铺垫的练习课来读这本绘本,边读边聊。比如,问问孩子,如果家里有了新成员(弟弟或妹妹),他/她愿意带小宝做些什么。
▎挑战清单
如果你们家已经有了俩宝,那就再好不过了。这就是为你们量身定制的二胎绘本啊。经常跟老大一起读读它,让老大充分参与到对老二的照料工作中。不妨再做个挑战清单,制定一些阶段性的目标,每当老大能胜任一件事情时,就打一个勾。
▎自制属于自己的“101”件事
还有啦,可以做一本属于你们自家版本的“101件事”绘本。带着老大一起想想看,哥哥或姐姐跟小宝做过的什么事情是绘本里所没有的,把它们一一记下来;然后,想一想怎么排列,再动手画上配图。做好之后,也不妨分享给我们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