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最有趣的标点故事/语文趣味故事丛书》- 适合8-10岁,5-7岁,幽默故事,学习用书

一米阳光发布

绘本《最有趣的标点故事/语文趣味故事丛书》,湖北教育出版社

绘本内容

  爱看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有趣的故事更会受到学生的喜欢。吸引小学生读书,吸引小学生学习,进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语文学习成绩,是本丛书的编写目的。该书每篇故事相对独立,每篇故事设有“精彩故事”、“知识点击”、“妙趣横生”栏目。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党反动派文网密布,禁令森严,文人们写文章时噤若寒蝉,稍不注意,就会犯禁。因此,抨击国民党政府及其要人的文章,是难以在报纸上刊载的。即使偶尔登了一次,那报馆、编辑也必遭横祸,谁愿轻易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于是书报检查官若遇到文人文章中有对当局稍有不恭或用了当局有所忌讳的词句,就将那些地方删减得千疮百孔。被删减的地方上下文常不能衔接,编辑们不得不用省略号或虚缺号代替被删减的文字。这样,这两个标点在这里就不是通常用法了,而有点“欲盖弥彰”的味道,成为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文化围剿的铁证。
  鲁迅先生的文章也曾被删减过不止一次,发表时被删减的地方用“……”或“口口口口”代替,这当然不是作者原有的。先生对此非常愤怒,他多次对文坛的黑暗现实提出了强烈的抗议。鲁迅于1937年5月26日在《申报》“自由谈”发表了《“……”“口口口口”论补》一文,文中说“‘口口口口’是国货,《穆天子传》上就有。不过先前只见于古人的著作里,无法可补,现在却见于今人的著作里了,欲补不能。到目前,则渐有代以‘××’的趋势。”其实,这些都是被书报检查官删去的文字,是没法补的,所以鲁迅先生愤然讽刺说:“现在是什么东西都要用钱买,自然也就都可以卖钱。但是,连‘没有东西’也可以卖钱,却未免有些出乎意外。”普希金于1820年5月来到南俄后,先后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和基希尼奥夫等地逗留,并曾赴高加索和克里米亚等地。南俄一带是十二月党人南社的据点,普希金和他们关系密切,在思想上受他们的影响很深。流放生活和南方的自然风光也在这一时期普希金的创作中留下了印记。1823年,普希金在基希尼奥夫开始创作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到1830年,他历时八年,终于完成了俄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小说的主人公奥涅金是彼得堡的一个贵族青年,因为出生于上流社会,染上了流行于当时知识界的“忧郁病”。他四处飘泊,屡屡失意。作品通过对奥涅金形象的塑造,广泛反映了19世纪30年代俄国黑暗社会生活的真实图景,讽刺了各种类型的城市贵族和乡村地主,揭示了沙皇专制制度下俄国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丑恶,成功地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成为批判现实主义的典范之作。
  可是,这本书初版时有一种奇怪的标点用法——书中有好些书页整页都只有一个标点:省略号(……)。
  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这本书写成后曾交给沙皇书报检查官审查。书报检查官在审阅时,把有损沙皇威严及达官贵人声誉的内容都删去了,有些删减毫无理由。普希金对此非常愤慨。为了向反动派表示抗议,他就用省略号(……)来代替整章、整页的诗句,而且特意把它印在书上。这是把气愤藏在省略号里作为对沙皇统治的无声抗议和无情嘲讽,也是一种巧妙的斗争方式。
  当然,省略号代替整页整章的文字或诗句,也是一种特殊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