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小熊托托找新窝-萌2017年12月启蒙版》- 适合5-7岁,3-4岁,图画故事

西虹市姐姐发布

绘本《小熊托托找新窝-萌2017年12月启蒙版》,连环画出版社

绘本内容

《小熊托托找新窝》这本书,在温馨灵动的叙事中,激荡起我诸多美好的感觉。我很愿意把小熊对新窝的寻找过程,看作是一次成长的寻觅与发现。小熊托托曾经拥有一个非常合适的洞,只是随着体形长大,那个洞显得太小。你看他那憋足劲用力想把自己塞进洞里的样子,多动感十足又充满戏剧感,令人忍俊不禁。

一番努力无效之后,小熊开启了苦苦地寻找。他先后考察了水獭的洞、啄木鸟的洞、兔子的洞、蚂蚁窝、猫头鹰和狐狸的洞。可是每一次发现,他都会找出理由来否定。

孩子的成长也是不断与各种事物相遇,发生情感联结,然后继续前行的过程。很多时候,孩子的否定,挑剔的背后,是有着某种深深的怀念与坚持,其背后隐含着的正是某种最初的美好。

小熊陷入了沉思与迷茫。在孩子的成长中,这样的看似呆呆的迷茫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这是启悟与成长的开始。最令我激赏的是,故事中的小熊在森林深处曾遇到了一个合适的小窝,看着一切都很妥帖,只是那个洞却让他不由自主产生害怕的幻觉。

正是这一份内心的不安定与惶恐,小熊选择了离开。是的,心安处既是我家,家绝对不仅仅是身体休憩的场所,而且是安放心灵之地,这一点很小的孩子就深有体会。只有心得到安定,踏实的地方才是真正适宜的家。小熊听从内心的声音,选择了放弃,因为放弃与割舍也是一种智慧。小熊一头扎进了自己以前的老窝,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打造了一个大小刚好的新家。

读者一路追随小熊,看着他憨态可掬的模样欢笑,跟着他失落,直到最后小熊终于回到了他情感的寄托地,他终于明白自己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缘由所在。尽管那个洞已然不合适,太小,太简陋了,但是我们可以努力,重新打造。因为这里是小熊成长的见证,是铭记着小熊成长点滴,喜怒哀乐等美好回忆的地方。

好的故事,是有精神追求的。《小熊托托找新窝》就在看似热闹、一波三折的故事之下埋藏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精神内核,这个内核可以理解为童年,可以理解为生命中那些最初的美好。

安徒生奖获得者凯斯特纳曾感叹人们对待童年的态度,相对那些将童年的感觉忘得一干二净的人,他认为只有那些已经长大,但却仍然保持了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小熊托托聚焦的正是成长中这一富有意味的瞬间,也即需要做出取舍的瞬间。就仿佛我每次执行断舍离,翻出儿子小时候用过的鞋子、衣物、图书准备处理时,都会遭到强烈抗议。

每一次,他都百般不舍,一一抚触那些旧物,深情叙述着他“小时候”的故事。只是,生命的旅途必然有割舍,正如小熊一般,成长到某一个阶段,势必得踏上寻找之旅,或是寻找新窝,或是寻找情感的寄托,抑或是远大前程。但是无论走多远的路,经历多少变幻莫测的奇遇,总有一个地方,凝聚着生命中最初美好的地方令我们驻足回望。


导读文字到此,却发生了大逆转。小熊的寻找与回归是源于那个曾经冬眠的窝是凝聚着最初美好情感体验的心安之所,这也正是与故事产生共情的原因。可是,六岁的儿子却坚定地抛出了另一番思考与解读。

他天真又有力地发问:熊冬眠的洞是固定的吗?海龟、三文鱼都会回到出生地产卵,小熊回到原来那个洞是他的本能吗?这意料之外的拷问,却洞开了亲子阅读另一层启悟。

有时候成人俨然以成熟的解读者和批评者自居,在故事中回望童年,诠释人生,垄断故事的解读空间;可是孩子们呢,他们却在故事中读到自己之外,还葆有对故事逻辑的质疑,用他们看似有限的知识体系,从一个小细节的问题开始撬动,开始另一种更为开放自由的阅读体验。

对爱阅读的孩子来说,这也是属于他们与阅读之间最初的美好之一吧。

文:胡丽娜

阅读建议

这是一本以历险和恐惧为主题的绘本。跟孩子一起读的时候,要感情充沛、抑扬顿挫,把故事里的小惊喜、小失落,以及恐惧、落荒而逃,最后回归安全的气氛营造出来。读完跟孩子探讨下,为什么后来小熊害怕了?问问孩子是否也害怕过什么?

这是一本以欢快成长为话题的绘本。跟孩子再次共读过后,可以一起探讨下,为什么秋天到来小熊想要回家时进不去了?是不是小熊吃太饱了,肚皮太圆了?还是经过一个夏天,小熊长大了?拿出去年孩子最喜欢、最合身的衣服,再试着穿穿看。

可以发起一个秋冬季的观察项目。让孩子留心绘本里秋末冬初的样子,再带孩子去小区、公园观察季节的变化,比如可以选定一棵植物,设计好时间表,定期去观察,每次都让孩子用相机拍下来,回到家再跟上次的图片对比,并鼓励孩子描述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