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世界动物小说经典品藏系列:义犬博比》- 适合 8-10岁,11-14岁

🐌蜗牛育儿发布

绘本《世界动物小说经典品藏系列:义犬博比》,

绘本内容

编辑推荐

罗朗夫人有句名言:“我对人了解得越多,就越是喜欢狗。”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否以道德沦丧为代价?本书讲述了一只因对主人无私的爱和忠诚而名扬英伦三岛的小狗博比,希望借博比唤起人类尚未泯灭的爱心。 
小说是根据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小狗博比属于一位名叫约翰·格雷的人,他是爱丁堡警察部队的一名守夜人。格雷和博比形影不离地一起生活了两年。1858年2月15日,格雷死于肺结核,之后被葬在了格雷弗里亚斯教堂墓地。时光流转,他的坟墓长满了荒草,墓碑也不知去向,凭吊者也鲜有光临。但他的爱犬博比,却忠实地陪在主人身边,为主人默默守墓十四年,直到1872年死去。

 

内容推荐

小说是根据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小狗博比属于一位名叫约翰·格雷的人,他是爱丁堡警察部队的一名守夜人。格雷和博比形影不离地一起生活了两年。1858年2月15日,格雷死于肺结核,之后被葬在了格雷弗里亚斯教堂墓地。时光流转,他的坟墓长满了荒草,墓碑也不知去向,凭吊者也鲜有光临。但他的爱犬博比,却忠实地陪在主人身边,为主人默默守墓十四年,直到1872年死去。小狗的忠诚和执著打动了爱丁堡的民众,他们不仅每天都来探访小狗,还在博比死后建了一座喷泉和雕塑以纪念它。
 

作者简介

埃诺莉·阿特金森(1863—1942) 美国作家 埃诺莉做过记者和教师,曾先后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和芝加哥的两所学校教书,还为《芝加哥论坛报》撰写过专栏文章,后来成为“芝加哥小编年史”出版社的负责人。她曾出版过系列的教育类书籍。《义犬博比》根据真实的故事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当爱丁堡城的报时炮声响起的时候,博比惊恐地狂吠一声。它只是一条乡村小狗——一条年幼、个头矮小、毛皮粗糙的苏格兰斯凯匐狗。它在石楠丛生的彭特兰丘陵上长大,那里最大的响声莫过于牧羊犬的咆哮声或挂在绵羊脖子上的铃铛所发出的叮当声了。那天早晨,它跟随农场雇工老约克来到每周一次的集市——苏格兰首都的格拉斯市场上。该市场位于城堡峭壁以南的一个狭窄的山谷里,在它上方两百英尺处有一块突出的新月形的岩石,报时炮就安置在那儿。对城镇的居民来说,无论身处何地,听到一点钟响起的炮声都心头一悸。格拉斯市场的人们更是如此,那炮声无异于晴空霹雳。虽然报时炮每天只响一次,但即使是小狗,也对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已听过多次炮声,但每当炮声响起的时候,博比仍然尖叫一声,以此来抗议这种伤害耳膜的暴行。但是,由于炮声之后总有好事发生,博比的小脑袋里随之浮现出一连串美丽的遐想。
在博比年幼的时候,也就是1858年,那时维多利亚女王还是一位幸福的妻子和母亲,带着她的儿女们一会儿住在温莎城堡,一会儿住在巴尔莫勒尔城堡。当时的格拉斯市场还保有中世纪的古典气息,有着许多哥特式的建筑,不过,同德国的纽伦堡一样,它也正走向没落。除去一座古老的谷物交易所之外,这里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建筑。市场是方形的,地势较低,从南到北排满了高大、陈旧、木制门脸的石头房子,它们像燕子窝一样紧靠着背后的石坡。
穿过市场的最东端,山谷突然变窄,形成峡谷状的考盖特街。乔治四世大桥下的巨大拱门横跨市场,里面人头攒动。高耸的大桥越过峡谷,桥两侧各有一排低矮的建筑物。考盖特街两边的陡坡上布满了房屋,但即使最高大、最古老的房子也不能望大桥之项背。大桥的一端是位于城堡下方的海伊大街,街上鳞次栉比地坐落着高大古老的哥特式建筑。大桥向南延伸,到达南部高地的低洼处,与那里的格雷弗里亚斯教堂的主干道相接。
格雷弗里亚斯大教堂由同在一屋檐下的新旧两座小教堂组成。这是一座狭长、低矮的扶壁式建筑,没有钟楼,也没有尖塔。新教堂建于安妮女王时代,旧教堂则早在清教徒乘船赴美洲之前就建成了。在过去,教堂从属于一座修道院,后者包括许多宗教建筑物,教堂只是其中之一。那座修道院向格拉斯市场所处的峡谷微斜,在那里高处的城堡一览无余。到了博比的时代,修道院已经衰败,变为一条狭长的、层层叠叠的墓地。墓地从毗邻市场的房子后面上坡,翻过山顶又下坡,一直延伸到伯勒谬尔区。虽然近在咫尺,格拉斯市场上却是看不到教堂和墓地的,因为教堂前面挡着一排破旧的楼房。这些楼房曾是苏格兰贵族们富丽堂皇的礼堂和府邸,如今已经败落成爱丁堡污秽不堪的贫民区了。从大桥引桥的底端出发,走过格雷弗里亚斯大街上的蜡烛制造商同业会会馆和一排生意兴隆的小店铺,就来到一个双扇铁制大门前,透过大门能看见里面的一堵堵高墙、一扇扇尖窗和一座座墓碑。
坐落于老爱丁堡市中心、四周被石壁环绕着的格拉斯市场称得上是历史的回音壁。在这里,一只小狗的叫声是无足轻重的,与其动荡的历史更为匹配的是报时的炮声。每天下午一点钟,当一股浓烟喷向碧蓝的或是灰暗的又或是乌云密布的天空后,震耳欲聋的炮声和令人震颤的轰鸣声便紧随其后。对于这种巨响,就连市场里年纪最大的住客也不习惯。每个星期三,格拉斯市场上挤满了赶集的人群,他们讨价还价,争得不亦乐乎。这时炮声破空传来,把每个人都吓得浑身哆嗦。在惊恐的人群中,小博比总是最快恢复镇定的。聪明的小狗知道炮声的来历,所以总是为自己的胆怯行为感到惭愧。为了掩人耳目,它总是红着小脸,故做厌烦状地打个哈欠,然后行色匆匆地去办自己的正事——找老约克去了。
市场已经关门了。不到五分钟,偌大的市场就空无一人了,和平日的格雷弗里亚斯教堂墓地一样死气沉沉。牛贩子和马夫们转眼消失,钻进廉价而嘈杂的怀特哈特旅馆狂欢去了。这些旅馆前临市场,后靠悬崖,是专供客人们吃喝玩乐的地方。农夫们即刻启程,返回空气清新的乡下去了;廉租房的房客们冲进小巷和胡同里,或爬上弯弯曲曲的楼梯回到漏风透雨的尖顶小屋里,或穿过宏伟的大门走进肮脏污秽的庭院或走廊里;乞丐和扒手们则拥向考盖特大街下的拱桥,霎时增加了那里的人气。又黑又脏的桥洞总是住满了无家可归的人们,长年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十一月的寒风呼啸而过,吹得教堂最高山形墙上的圣约翰骑士铁十字架嘎吱作响。教堂斑驳的后墙紧挨着格雷弗里亚斯教堂墓地。低沉的云朵层叠缠绕,被城堡上的城垛强行撕开;市场里零零星星站着几匹马,津津有味地嚼着食槽里的燕麦;成群的麻雀扑棱棱地从木制门窗和石头墙上飞下来,有滋有味地啄着地上散落的谷粒;燕子离开屋檐下的泥窝,画着弧线盘旋而下捕捉苍蝇;老鼠鬼鬼祟祟地从洞里爬出来,在废弃的谷物交易所里觅食;不安分的小博比在空空荡荡的市场里一圈一圈地搜寻着老约克。
和所有人一样,博比知道是午饭时间了。老约克的习惯是:报时的炮声一响,就到一个温暖舒适的小饭店去。这个饭店的主顾大多是格雷弗里亚斯地区的贫穷的正派人——小店主、办事员、佃农、住在廉租房里的学医的学生。饭店名叫格雷弗里亚斯老餐厅,和教堂墓地只隔开四个门洞,老板是约翰·特雷尔先生。饭店的壁炉旁有一把舒适的靠背椅,在老约克和博比看来,它像自家的东西一样亲切。椅子的背后是一把嵌在墙上的橡木椅子和一张桌子,上面还有一个小玻璃格子窗,透过窗和外面的围墙就能看见那片古老的死亡之地了。
重重叠叠的坟包堆积如山,厚实的石板路荆棘密布,年代久远的墓碑和墓穴漫山遍野,东、北两面的墓地被店铺和廉租房的后墙拦腰截住,这些景象绝对称不上令人鼓舞,但却很合老约克的意,因为他一直都有种忧郁的气质。博比趴在主人的两只钉靴之间,从它的位置是看不见教堂墓地的。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心情,这只快乐的、爱耍无赖的小猎狗还未见过死亡,它乐意进行任何冒险。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