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聊斋志异(权威版)》- 适合 8-10岁,11-14岁,小学用书

南希妈妈发布

绘本《聊斋志异(权威版)》,长春出版社

绘本内容

前言
聊斋自志
卷一
考城隍
耳中人
尸变
喷水
瞳人语
画壁
山魈
咬鬼
捉狐
荍中怪
宅妖
王六郎
偷桃
种梨
劳山道士
长清僧
蛇人
斫蟒
犬奸
雹神
狐嫁女
娇娜
僧孽
妖术
野狗
三生
狐入瓶
鬼哭
真定女
焦螟
叶生
四十千
成仙
新郎
灵官
王兰
鹰虎神
王成
青凤
国皮
贾儿
蛇癖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附录
  蒲松龄,字留仙,号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 川(今淄博)蒲家庄人;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卒于清康熙五十 四年(1715),汉族。作为清代杰出的小说家、诗人、文史学者,蒲松 龄除了这部已流传三百余年、饮誉中外的《聊斋志异》,一生著作丰赡, 诗词、骈赋、散记、俚曲、戏曲、杂著,无所不精,又有《聊斋文集》、 《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多种作品问世,堪称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 文化巨匠。 有人说,蒲松龄的生平可用八个字概括:读书、教书、著书、应 试。他之所以能写出《聊斋志异》,与其坎坷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淄川县志》这样介绍他:“性厚朴,笃交游,重名义,而孤介峭直, 尤不能与时相俯仰。”他出身败落的地主兼商人家庭,热心功名,19岁 应童子试,县、府、道三级连拿第一,取得生员(秀才)资格,尔后八 次应试,屡屡落第,71岁方补入安慰性的岁贡。此期间,30岁前应友人 之邀去江苏当过短期幕僚,至70岁退老归家,皆坐馆授徒,潜心写作。 蒲松龄经历了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与思潮起伏,加之个人命途多舛,毕 生孤寂困顿,深切感受到了社会现实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荒唐,身受其 害,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才非干宝,雅爱搜 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于是“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 笔,仅成孤愤之书”。 《聊斋志异》全书近五百篇,神思超拔,文锋犀利,进发着反封建 的民主精神。孤鬼花妖、冥间地府无疑是蒲氏志怪传奇的聚焦点、演绎 点,然而,大千世界,人间百态,或禽兽虫蝶,或山川沟壑,或潜鱼腾 龙,或风霜雷电,或书斋科场,或官署衙门,或市井店铺,或闺闼宅 庭,亦吞吐幻化,尽收笔底。其中,对科举弊端、官场腐败的讽刺揭 露,极为痛快淋漓;那些被赋予美好人性的花妖鬼狐,以及人妖之间那 种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尤其感人至深,恰如郭沫若对此书的高度赞 誉:“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应当说,《聊斋志异》 继承并发展了魏晋志怪、唐宋传奇的优良传统,以浪漫主义乃至荒诞奇 谲的笔法,独创而又深刻地揭示了那个特定时代的风貌,达到了中国古 代文言小说的艺术巅峰。有的专家把蒲松龄与世界短篇小说大师契诃 夫、莫泊桑相提并论,这并不为过。就文体与意蕴而言,《聊斋志异》 确实已经突破了古今“短篇小说”的规范,不少作品与辞赋骈文相组 接,有的已变异为文史或风俗的笔记实录,更有若干魔幻章节不逊于甚 而超越了现代人的思维框架,“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完全可以认为. 作品的文学想象幅度与风俗文化含量,大大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宝库。说 到《聊斋志异》的深远影响,在指出它已成为中国人家喻户晓、脍炙人 口之案头书的同时,我们还想提及——毛泽东对这部作品多次引用与称 赞,周恩来早年曾把书中的《仇大娘》(卷十)改成话剧,邓小平对此 书有浓厚兴趣。如今广为流传的“黄狸黑狸(猫),得鼠者雄”之句便 出自《驱怪》(卷四)一文。 关于本书的注释,需要做以下说明:一、注释选用的底本。《聊斋 志异》的版本,除收藏于辽宁的半部手稿,有抄本、刻本、补遗本、评 注本多种。近年朱其铠先生主编的《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人民文学出 版社1989年9月版)辑订比较完备,本书以此作为底本,也参考了其他 版本,书尾附录及个别文字有所更动。二、注释体例,仍采取文中夹注 的方式。由于《聊斋志异》用文言写作,夹杂骈体韵文,典故甚多,阅 读难度颇大。为了便于普通读者和青少年无障碍地阅读,我们对生僻疑 难的词句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注音、解词、释典,必要之处辅以简略的串 讲,常用难词不避重复。此外,本书注释参考了前人和今人若干研究成 果,这里一并表示衷心的谢意。
前言
聊斋自志
卷一
考城隍
耳中人
尸变
喷水
瞳人语
画壁
山魈
咬鬼
捉狐
荍中怪
宅妖
王六郎
偷桃
种梨
劳山道士
长清僧
蛇人
斫蟒
犬奸
雹神
狐嫁女
娇娜
僧孽
妖术
野狗
三生
狐入瓶
鬼哭
真定女
焦螟
叶生
四十千
成仙
新郎
灵官
王兰
鹰虎神
王成
青凤
国皮
贾儿
蛇癖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附录
  蒲松龄,字留仙,号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 川(今淄博)蒲家庄人;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卒于清康熙五十 四年(1715),汉族。作为清代杰出的小说家、诗人、文史学者,蒲松 龄除了这部已流传三百余年、饮誉中外的《聊斋志异》,一生著作丰赡, 诗词、骈赋、散记、俚曲、戏曲、杂著,无所不精,又有《聊斋文集》、 《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多种作品问世,堪称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 文化巨匠。 有人说,蒲松龄的生平可用八个字概括:读书、教书、著书、应 试。他之所以能写出《聊斋志异》,与其坎坷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淄川县志》这样介绍他:“性厚朴,笃交游,重名义,而孤介峭直, 尤不能与时相俯仰。”他出身败落的地主兼商人家庭,热心功名,19岁 应童子试,县、府、道三级连拿第一,取得生员(秀才)资格,尔后八 次应试,屡屡落第,71岁方补入安慰性的岁贡。此期间,30岁前应友人 之邀去江苏当过短期幕僚,至70岁退老归家,皆坐馆授徒,潜心写作。 蒲松龄经历了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与思潮起伏,加之个人命途多舛,毕 生孤寂困顿,深切感受到了社会现实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荒唐,身受其 害,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才非干宝,雅爱搜 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于是“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 笔,仅成孤愤之书”。 《聊斋志异》全书近五百篇,神思超拔,文锋犀利,进发着反封建 的民主精神。孤鬼花妖、冥间地府无疑是蒲氏志怪传奇的聚焦点、演绎 点,然而,大千世界,人间百态,或禽兽虫蝶,或山川沟壑,或潜鱼腾 龙,或风霜雷电,或书斋科场,或官署衙门,或市井店铺,或闺闼宅 庭,亦吞吐幻化,尽收笔底。其中,对科举弊端、官场腐败的讽刺揭 露,极为痛快淋漓;那些被赋予美好人性的花妖鬼狐,以及人妖之间那 种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尤其感人至深,恰如郭沫若对此书的高度赞 誉:“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应当说,《聊斋志异》 继承并发展了魏晋志怪、唐宋传奇的优良传统,以浪漫主义乃至荒诞奇 谲的笔法,独创而又深刻地揭示了那个特定时代的风貌,达到了中国古 代文言小说的艺术巅峰。有的专家把蒲松龄与世界短篇小说大师契诃 夫、莫泊桑相提并论,这并不为过。就文体与意蕴而言,《聊斋志异》 确实已经突破了古今“短篇小说”的规范,不少作品与辞赋骈文相组 接,有的已变异为文史或风俗的笔记实录,更有若干魔幻章节不逊于甚 而超越了现代人的思维框架,“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完全可以认为. 作品的文学想象幅度与风俗文化含量,大大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宝库。说 到《聊斋志异》的深远影响,在指出它已成为中国人家喻户晓、脍炙人 口之案头书的同时,我们还想提及——毛泽东对这部作品多次引用与称 赞,周恩来早年曾把书中的《仇大娘》(卷十)改成话剧,邓小平对此 书有浓厚兴趣。如今广为流传的“黄狸黑狸(猫),得鼠者雄”之句便 出自《驱怪》(卷四)一文。 关于本书的注释,需要做以下说明:一、注释选用的底本。《聊斋 志异》的版本,除收藏于辽宁的半部手稿,有抄本、刻本、补遗本、评 注本多种。近年朱其铠先生主编的《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人民文学出 版社1989年9月版)辑订比较完备,本书以此作为底本,也参考了其他 版本,书尾附录及个别文字有所更动。二、注释体例,仍采取文中夹注 的方式。由于《聊斋志异》用文言写作,夹杂骈体韵文,典故甚多,阅 读难度颇大。为了便于普通读者和青少年无障碍地阅读,我们对生僻疑 难的词句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注音、解词、释典,必要之处辅以简略的串 讲,常用难词不避重复。此外,本书注释参考了前人和今人若干研究成 果,这里一并表示衷心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