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少年维特之烦恼》- 适合 8-10岁,5-7岁,11-14岁

安东与吉米发布

绘本《少年维特之烦恼》,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绘本内容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 (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诗人,他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当代最优秀的作品。
他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在诗歌、戏剧、散文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的雏形《原浮士德》,此外还写了许多抒情诗和评论文章。

第一编
五月十七日
我已认识了各式各样的人,但能做伴的朋友却还一个没交上。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他们那么多人都喜欢我,愿意与我亲近;而惟其如此,我又为我们只能同走一小段路而感到难过。你要是问这儿的人怎么样,我只能回答:跟到处一样!人类都是一个模子铸出来的。多数人为了生活,不得不忙忙碌碌,花去大部分时间;剩下一点点余暇却使他们犯起愁来,非想方设法打发掉不可。这就是人类的命运啊!
此地的人倒挺善良!我常常忘记自己的身份,和他们一起共享人类还保留下来的一些欢乐,或围坐在一桌丰盛的筵席前开怀畅饮,纵情谈笑,或及时举行一次郊游,一次舞会,等等这些,都对我的心境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只可惜偶尔我不免想起,我身上还有许多其他能力未能发挥,正在发霉衰朽,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唉,一想到这一点,我的整个心就缩紧了。——可有什么办法!遭人误解,这便是我们这种人的命运。
可叹呵,我青年时代的女友已经去世!可叹呵,我曾与她相识!——我真想说:“你是个傻瓜!你追求着在人世间找不到的东西。”可是,我确曾有过她,感到过她的心,她的伟大的灵魂;和她在一起,我自己仿佛也增加了价值,因为我成了我所能成为的最充实的人。仁慈的主呵!那时难道有我心灵中的任何一种能力不曾发挥么?我在她面前,不是能把我的心用以拥抱宇宙的奇异情感,整个儿抒发出来么?我与她的交往,不就是一幅不断用柔情、睿智、戏谑等织成的锦缎么?这一切上面,全留下了天才的印记呀!——唉,她先我而生,也先我而去。我将永远不会忘记她,不会忘记她那坚定的意志,不会忘记她那非凡的耐性。
几天前,我见过一个叫V的青年,为人坦率,模样儿长得也挺俊。他刚从大学毕业,虽说还不以才子自居,却总以为比别人多几分学问。我从一些事情上感觉出,他人倒勤奋,一句话,也有相当知识吧。当他听说我会画画,还懂希腊文——这在此间可算两大奇技——便跑来找我,把他渊博的学识一股脑儿抖搂了出来,从巴托谈到伍德,从德·俾勒到温克尔曼,并要我相信他已把苏尔泽的《原理》的第一卷通读过一遍,他还收藏有一部海纳研究古典文化的手稿呢。对他的话我未置一词。
我还结识了一位很不错的男子,是侯爵在本城的总管,为人忠厚坦诚。据说,谁要看见他和他的几个孩子在一块儿,谁都会打心眼儿里高兴;尤其对他的大女儿,人家更是赞不绝口。他已邀请我上他家去,我也打算尽早前往拜访。他住在侯爵的猎庄上,离城约一个半小时路程;自妻子亡故以后,他住在城里或法院里都心头难受,便获准迁到猎庄去了。
此外,我还碰着几个怪人,一举一动都叫你受不了,尤其是他们的那股子亲热劲儿。
再谈吧!这封信你一定喜欢,它完完全全是纪实。
五月二十二日
人生如梦,这是许多人早已有过的感受;而我呢,到哪里也都会生此同感。我常常看见人的创造力和洞察力都受到局限;我常常看见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某些需要,而这些需要除去延长我们可怜的生存,本身又毫无任何目的;临了儿,我还发现,人从某些探索结果中得到的自慰,其实只是一种梦幻者的怠惰,正如一个囚居斗室的人,把四面墙壁统统画上五彩缤纷的形象与光辉灿烂的景物一般——这一切,威廉哟,都令我哑口无言。我只好回到自己的内心,去发现一个世界!为此又更多地依靠预感与朦胧的渴望,而不依靠创造与活力。这一来,一切对我的感官而言都是游移不定的;我也如在梦里似的,继续对着世界微笑。
大大小小的学究们一致断定,小孩儿是不知何所欲求的;岂止小孩儿,成人们还不是在地球上东奔西闯,同样不清楚自己打哪儿来,往哪儿去,同样干起事来漫无目的,同样受着饼干、蛋糕和桦木鞭子的支配。这个道理谁都不肯相信,但我想却是显而易见。
因为我知道你听了会说些什么,我乐于向你承认:我认为,那些能像小孩儿似的懵懵懂懂过日子的人,他们是最幸福的。他们也跟小孩儿一样拖着自己的布娃娃四处跑,把它们的衣服脱掉又穿上,穿上又脱掉,不然就乖乖儿围着妈妈藏甜点心的抽屉转来转去;终于如愿以偿了,便满嘴满腮地大嚼起来,一边嚷嚷着:“还要!还要”——这才是幸福的人哕。还有一种人,他们给自己的无聊勾当以至欲念想出种种漂亮称呼,美其名日为人类造福的伟大事业:他们也是幸福的。——愿上帝赐福给这样的人吧!可是,谁要虚怀若谷,正视这一切将会有怎样的结果;谁要能看见每一个殷实市民如何循规蹈矩,善于将自己的小小花园变成天国,而不幸者也甘负重荷,继续气喘吁吁地行进在人生的道路上,并且人人都同样渴望多见一分钟阳光——是的,谁能认识到和看到这些,他也会心安理得,自己为自己创造一个世界,并且为生而为人感到幸福。这样,他尽管处处受着限制,内心却永远怀着甜滋滋的自由感觉:因为只要他愿意,他随时可以离开这座监狱。
……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 (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诗人,他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当代最优秀的作品。
他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在诗歌、戏剧、散文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的雏形《原浮士德》,此外还写了许多抒情诗和评论文章。

第一编
五月十七日
我已认识了各式各样的人,但能做伴的朋友却还一个没交上。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他们那么多人都喜欢我,愿意与我亲近;而惟其如此,我又为我们只能同走一小段路而感到难过。你要是问这儿的人怎么样,我只能回答:跟到处一样!人类都是一个模子铸出来的。多数人为了生活,不得不忙忙碌碌,花去大部分时间;剩下一点点余暇却使他们犯起愁来,非想方设法打发掉不可。这就是人类的命运啊!
此地的人倒挺善良!我常常忘记自己的身份,和他们一起共享人类还保留下来的一些欢乐,或围坐在一桌丰盛的筵席前开怀畅饮,纵情谈笑,或及时举行一次郊游,一次舞会,等等这些,都对我的心境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只可惜偶尔我不免想起,我身上还有许多其他能力未能发挥,正在发霉衰朽,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唉,一想到这一点,我的整个心就缩紧了。——可有什么办法!遭人误解,这便是我们这种人的命运。
可叹呵,我青年时代的女友已经去世!可叹呵,我曾与她相识!——我真想说:“你是个傻瓜!你追求着在人世间找不到的东西。”可是,我确曾有过她,感到过她的心,她的伟大的灵魂;和她在一起,我自己仿佛也增加了价值,因为我成了我所能成为的最充实的人。仁慈的主呵!那时难道有我心灵中的任何一种能力不曾发挥么?我在她面前,不是能把我的心用以拥抱宇宙的奇异情感,整个儿抒发出来么?我与她的交往,不就是一幅不断用柔情、睿智、戏谑等织成的锦缎么?这一切上面,全留下了天才的印记呀!——唉,她先我而生,也先我而去。我将永远不会忘记她,不会忘记她那坚定的意志,不会忘记她那非凡的耐性。
几天前,我见过一个叫V的青年,为人坦率,模样儿长得也挺俊。他刚从大学毕业,虽说还不以才子自居,却总以为比别人多几分学问。我从一些事情上感觉出,他人倒勤奋,一句话,也有相当知识吧。当他听说我会画画,还懂希腊文——这在此间可算两大奇技——便跑来找我,把他渊博的学识一股脑儿抖搂了出来,从巴托谈到伍德,从德·俾勒到温克尔曼,并要我相信他已把苏尔泽的《原理》的第一卷通读过一遍,他还收藏有一部海纳研究古典文化的手稿呢。对他的话我未置一词。
我还结识了一位很不错的男子,是侯爵在本城的总管,为人忠厚坦诚。据说,谁要看见他和他的几个孩子在一块儿,谁都会打心眼儿里高兴;尤其对他的大女儿,人家更是赞不绝口。他已邀请我上他家去,我也打算尽早前往拜访。他住在侯爵的猎庄上,离城约一个半小时路程;自妻子亡故以后,他住在城里或法院里都心头难受,便获准迁到猎庄去了。
此外,我还碰着几个怪人,一举一动都叫你受不了,尤其是他们的那股子亲热劲儿。
再谈吧!这封信你一定喜欢,它完完全全是纪实。
五月二十二日
人生如梦,这是许多人早已有过的感受;而我呢,到哪里也都会生此同感。我常常看见人的创造力和洞察力都受到局限;我常常看见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某些需要,而这些需要除去延长我们可怜的生存,本身又毫无任何目的;临了儿,我还发现,人从某些探索结果中得到的自慰,其实只是一种梦幻者的怠惰,正如一个囚居斗室的人,把四面墙壁统统画上五彩缤纷的形象与光辉灿烂的景物一般——这一切,威廉哟,都令我哑口无言。我只好回到自己的内心,去发现一个世界!为此又更多地依靠预感与朦胧的渴望,而不依靠创造与活力。这一来,一切对我的感官而言都是游移不定的;我也如在梦里似的,继续对着世界微笑。
大大小小的学究们一致断定,小孩儿是不知何所欲求的;岂止小孩儿,成人们还不是在地球上东奔西闯,同样不清楚自己打哪儿来,往哪儿去,同样干起事来漫无目的,同样受着饼干、蛋糕和桦木鞭子的支配。这个道理谁都不肯相信,但我想却是显而易见。
因为我知道你听了会说些什么,我乐于向你承认:我认为,那些能像小孩儿似的懵懵懂懂过日子的人,他们是最幸福的。他们也跟小孩儿一样拖着自己的布娃娃四处跑,把它们的衣服脱掉又穿上,穿上又脱掉,不然就乖乖儿围着妈妈藏甜点心的抽屉转来转去;终于如愿以偿了,便满嘴满腮地大嚼起来,一边嚷嚷着:“还要!还要”——这才是幸福的人哕。还有一种人,他们给自己的无聊勾当以至欲念想出种种漂亮称呼,美其名日为人类造福的伟大事业:他们也是幸福的。——愿上帝赐福给这样的人吧!可是,谁要虚怀若谷,正视这一切将会有怎样的结果;谁要能看见每一个殷实市民如何循规蹈矩,善于将自己的小小花园变成天国,而不幸者也甘负重荷,继续气喘吁吁地行进在人生的道路上,并且人人都同样渴望多见一分钟阳光——是的,谁能认识到和看到这些,他也会心安理得,自己为自己创造一个世界,并且为生而为人感到幸福。这样,他尽管处处受着限制,内心却永远怀着甜滋滋的自由感觉:因为只要他愿意,他随时可以离开这座监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