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家书系·“少女情感成长小说”系列之四:蓝调的初夏》- 适合 8-10岁,11-14岁

海绵宝宝爱喝水发布

绘本《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家书系·“少女情感成长小说”系列之四:蓝调的初夏》,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绘本内容

  李东华,女,1971年生,山东高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儿童诗、儿童小说创作和儿童文学研究。出版有长篇小说《薇拉的天空》、《远方的矢车菊》、《桃花鱼》,长篇童话《猪笨笨的幸福时光》、评论集《思无邪——当代儿童文学扫描》等数十部。曾荣获冰心儿童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奖项。
蓝调的初夏
1“你演屈原。”他说。声音轻得让她不能肯定他是在对她说话。
通过他的眼神也不能判定,因为他始终盯着窗外天边轻淡的云朵。
“我?”她问。她的下巴微微抬着,目光顺着腮颊流泻下来,一直溅到地板上。
“嗯。”这次声音倒是提高了八度,而且回答得很利索,就像磁铁掉到了铁板上,“啪”就定在那里了,毫不犹豫。
她就笑,每一粒笑声都被她笑成了顿号:“屈原什么时候变成女的了哎。”他不笑。
“你可以女扮男装。”他说。视线从遥远的云端收回来,转身回到自己座位上。
“我最好去做变性手术呢!’,她气哼哼地说。
同学们哄笑。
“随便。”他的脸是雨后大晴天,蓝湛湛的什么内容也没有。
2这是他们自入学后说话最多的一次。平时都把对方当成空气,视而不见的。就算目光不经意间碰到一起,也会来个急转弯,擦边而过。
这样的淡漠,都是他俩的名字惹的祸。那还是入学第一天的事,班主任点名,他俩的学号恰巧挨在一起。
“初夏。”班主任一边喊,一边兀自唠叨,“‘初’这个姓还真不多见呢。”她应了一声:“到。”声音里没有任何异常,从幼儿园开始,她就习惯了人们因为她的姓而产生的惊异。何况名又单取一个“夏”字,怎么听都像季节。
“仲秋。”班主任继续点名。
这次同学们从窃窃私语变成了嘻嘻窃笑。就连她也愣了一下,以为老师在开玩笑。
可是一个低沉磁性的男生的声音马上应了一声“到”。教室里所有的目光都在寻找声音的发源地。就连班主任也忍不住笑了:“站起来让同学们看看。”于是一个高个儿、瘦瘦的男生就冒出来,云淡风轻地站在那里,接受同学们的围观。她也扭头去看了一眼,是不看之看,什么印象也没留下。
“初夏、仲秋,哈!挺对仗。”班主任呵呵笑着,抬手示意他坐下。
“挺对仗”三个字很快成为他们班的口头禅,类似于暗语、切口的那一种,只要他们高一(5)班的人一听到这三个字,就会猛然爆发一阵大笑,局外人听后懵懵然,不知道他们在傻笑什么。
初夏没有看出仲秋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即便别人当他面提到这三个字。但他确实是从来不和她说话的,初夏拿不准他避着她,究竟是因为怕别人捉弄,还是他天性如此,因为他是这样一个惜字如金的人,要他讲一句话,简直比从守财奴手里讨到一个银元还难。
3初夏她们学校是市里的重点中学,素质教育示范校。每年总要搞几次大型的文体活动。比如红五月歌咏比赛。而六月、七月的主题活动是“文学节”,在“文学”这个大题目下,每个班级都可以自由发挥,到了“文学节”那天,给全校同学展示出来,那时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一年都会有令人绝倒的创意。不过举行的年头多了,好点子、好想法都被前辈们用过了,留给后来者可供发挥的空间就越来越窄,往往是全班同学绞尽脑汁,辛辛苦苦劳作了很多天,最后发现真是太阳底下无新事——还是和别的班撞车了。
班主任把策划、导演、制片的大权一揽子下放给了仲秋。仲秋回家熬了两个通宵,草拟了一个名叫“文学大观园”的草案,在班上一念,一次性鼓掌通过。仲秋念草案那天,他们班恨不得把门窗全堵死,生怕被其他的班听了去,把他们的创意剽窃走。
“文学大观园”里需要一个屈原,这个屈原除了不用去投江外,须得熟悉那个屈原的一切作品,熟悉到就仿佛《离骚》、《九章》、《九歌》和《天问》是他写的一般。为了屈原一角,从班里的男生中海选了好多天,也不知道是不是仲秋太挑剔,后天文学节就要开幕了,他还在上下求索,结果却是一无所获。
“让他去汨罗江把屈原他老人家请来吧。”有的男生已经皱着鼻子这么说了。
“我看他是想亲自上阵。当导演不过瘾,还要客串一把演员。”各种各样的流言让高一(5)班的空气都变得黏稠起来。仲秋脸上却还是像一块擦得干干净净的黑板,什么内容都没有,就像平时他听到“挺对仗”三个字的表情一模一样。他倒真沉得住气。初夏想。当初夏这么想的时候,仲秋走过来跟她说:“你演屈原。”
……  李东华,女,1971年生,山东高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儿童诗、儿童小说创作和儿童文学研究。出版有长篇小说《薇拉的天空》、《远方的矢车菊》、《桃花鱼》,长篇童话《猪笨笨的幸福时光》、评论集《思无邪——当代儿童文学扫描》等数十部。曾荣获冰心儿童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奖项。
蓝调的初夏
1“你演屈原。”他说。声音轻得让她不能肯定他是在对她说话。
通过他的眼神也不能判定,因为他始终盯着窗外天边轻淡的云朵。
“我?”她问。她的下巴微微抬着,目光顺着腮颊流泻下来,一直溅到地板上。
“嗯。”这次声音倒是提高了八度,而且回答得很利索,就像磁铁掉到了铁板上,“啪”就定在那里了,毫不犹豫。
她就笑,每一粒笑声都被她笑成了顿号:“屈原什么时候变成女的了哎。”他不笑。
“你可以女扮男装。”他说。视线从遥远的云端收回来,转身回到自己座位上。
“我最好去做变性手术呢!’,她气哼哼地说。
同学们哄笑。
“随便。”他的脸是雨后大晴天,蓝湛湛的什么内容也没有。
2这是他们自入学后说话最多的一次。平时都把对方当成空气,视而不见的。就算目光不经意间碰到一起,也会来个急转弯,擦边而过。
这样的淡漠,都是他俩的名字惹的祸。那还是入学第一天的事,班主任点名,他俩的学号恰巧挨在一起。
“初夏。”班主任一边喊,一边兀自唠叨,“‘初’这个姓还真不多见呢。”她应了一声:“到。”声音里没有任何异常,从幼儿园开始,她就习惯了人们因为她的姓而产生的惊异。何况名又单取一个“夏”字,怎么听都像季节。
“仲秋。”班主任继续点名。
这次同学们从窃窃私语变成了嘻嘻窃笑。就连她也愣了一下,以为老师在开玩笑。
可是一个低沉磁性的男生的声音马上应了一声“到”。教室里所有的目光都在寻找声音的发源地。就连班主任也忍不住笑了:“站起来让同学们看看。”于是一个高个儿、瘦瘦的男生就冒出来,云淡风轻地站在那里,接受同学们的围观。她也扭头去看了一眼,是不看之看,什么印象也没留下。
“初夏、仲秋,哈!挺对仗。”班主任呵呵笑着,抬手示意他坐下。
“挺对仗”三个字很快成为他们班的口头禅,类似于暗语、切口的那一种,只要他们高一(5)班的人一听到这三个字,就会猛然爆发一阵大笑,局外人听后懵懵然,不知道他们在傻笑什么。
初夏没有看出仲秋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即便别人当他面提到这三个字。但他确实是从来不和她说话的,初夏拿不准他避着她,究竟是因为怕别人捉弄,还是他天性如此,因为他是这样一个惜字如金的人,要他讲一句话,简直比从守财奴手里讨到一个银元还难。
3初夏她们学校是市里的重点中学,素质教育示范校。每年总要搞几次大型的文体活动。比如红五月歌咏比赛。而六月、七月的主题活动是“文学节”,在“文学”这个大题目下,每个班级都可以自由发挥,到了“文学节”那天,给全校同学展示出来,那时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一年都会有令人绝倒的创意。不过举行的年头多了,好点子、好想法都被前辈们用过了,留给后来者可供发挥的空间就越来越窄,往往是全班同学绞尽脑汁,辛辛苦苦劳作了很多天,最后发现真是太阳底下无新事——还是和别的班撞车了。
班主任把策划、导演、制片的大权一揽子下放给了仲秋。仲秋回家熬了两个通宵,草拟了一个名叫“文学大观园”的草案,在班上一念,一次性鼓掌通过。仲秋念草案那天,他们班恨不得把门窗全堵死,生怕被其他的班听了去,把他们的创意剽窃走。
“文学大观园”里需要一个屈原,这个屈原除了不用去投江外,须得熟悉那个屈原的一切作品,熟悉到就仿佛《离骚》、《九章》、《九歌》和《天问》是他写的一般。为了屈原一角,从班里的男生中海选了好多天,也不知道是不是仲秋太挑剔,后天文学节就要开幕了,他还在上下求索,结果却是一无所获。
“让他去汨罗江把屈原他老人家请来吧。”有的男生已经皱着鼻子这么说了。
“我看他是想亲自上阵。当导演不过瘾,还要客串一把演员。”各种各样的流言让高一(5)班的空气都变得黏稠起来。仲秋脸上却还是像一块擦得干干净净的黑板,什么内容都没有,就像平时他听到“挺对仗”三个字的表情一模一样。他倒真沉得住气。初夏想。当初夏这么想的时候,仲秋走过来跟她说:“你演屈原。”
……

分类: 绘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