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夜里听到的声音-萌2017年12月成长版》- 适合5-7岁,3-4岁,图画故事
绘本《夜里听到的声音-萌2017年12月成长版》,连环画出版社
绘本内容
绘本导读
这是一场攸关睡眠的温柔“战争”
文/彭素华
夜,是神秘、未知、危机四伏的?夜里的声音,会勾起人们的想象、恐惧和警戒?然而,冈部理佳与大岛妙子合作的《夜里听到的声音》不仅充满温馨、童趣,更令所有的大人与小孩看了不觉莞尔。
绝大多数的小孩都讨厌睡觉,他们并不是讨厌睡眠这件事,而是讨厌睡眠中止了游戏。尽管他们累到耗尽了所有气力,仍然可能一边打瞌睡一边玩着游戏,这令大人们觉得不可思议,但这就是孩子。所以每一天晚上,有小孩的家庭都会上演着一幕幕“去睡觉”与“睡不着”的温柔“战争”,这也就是夜里听到的声音。
不过,如果只沉醉在文字叙述的趣味里,将错失延展的想象思维与感受深度,未免可惜了。绘者大岛妙子的绘画设计与风格,和文字搭配,如同二重奏,传递出既安详又活泼,既朴实又华丽,既现实又超现实的协奏曲。
大岛妙子的画风主要以蜡笔为创作素材,构图活泼充满童趣。观察过儿童绘画的人可以发现,儿童绘图通常人物小而琐碎。不管在选择蜡笔还是创作风格上,大岛妙子均极贴近儿童,颇能引起儿童的共鸣。但小小的构图中又不失细节,角色表情生动,充满动感,就连小桃子身边的猫咪,喜怒哀乐都跃然纸上。
全书的节奏:开头与结尾的场景图都是在小桃子的房间内,采用的是全版跨页,但气氛截然不同,第一个跨页色彩缤纷,东西散乱,暗示温柔“战争”的展开;虽然窗外大片黑夜降临,但纱质窗帘彷佛随风摇曳,隔绝黑夜给人的不安全感。相反,最后一个跨页,所有对象归为整齐,但色彩度降低,色调昏灰,窗帘换上了暖色调的月亮图案,角落还透着一道柔和的光,整体气氛和谐宁静。
这两页所夹着的叙事主体,就是整个“战争”的过程。文字是小桃子拖延睡眠与妈妈在真实生活的对话,但插图方面,大岛妙子所采取的策略,则是延展想象,将儿童脑海中天马行空的思维具象化。页面大多采用左右两部分处理,左边是小桃子的想象框,右边是真实生活的母女。想象框大于真实生活,一方面强调儿童想象力的强大,另一方面传递小桃子抗拒睡觉的力道。不过,想象总受制于现实,大岛妙子并没有让小桃子的想象框“狂放无止尽”,她将右边的现实生活的白底延伸,“框”住幻想性,具有收敛效果。有趣的是,当母女达成协议开始唱歌后,第23、35页右边真实生活的画面缩至角落。承接第24和25页的重彩度、重明度,图像多而琐碎。紧接着,第26、27页的跨页满版处理,让想象力达到顶峰。第26、27跨页斜角两边各是太阳与月亮、白天与黑夜,象征小桃子挣扎在玩乐与睡眠中,右边角落的月亮伸出手牵引小桃子,为下一页做伏笔。虽然,第28、29跨页满版的夜空依然是小桃子的想象空间,但宁静祥和的氛围与之前热闹的氛围已经截然不同。
透过冈部理佳童谣般的文字和大岛妙子虚实交错的构图,我们听见了,也看见了“夜里的声音”。这是“战争”拉扯的声音,也是爱的声音。可以想象,当家长在床边念这个故事给孩子听时,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觉得,它叙说的,好像就是自己的故事……
编辑的话:
小时候精力非常旺盛。到了夏天,大人们都要午休,而我只想着出去玩。蝉鸣声聒噪,根本睡不着啊;好热啊,小卖部的冰淇淋在等我,根本睡不着啊;阴凉的小巷子里,跑来跑去的西瓜虫在等我,根本睡不着啊;好像有小伙伴路过我家门口,他们是不是在叫我,根本睡不着啊……每当这时候,妈妈就会用手遮住我的眼睛,轻轻地说“天黑了”,当她再打开手的时候,我就不知不觉睡着了,在梦里继续玩,梦醒了就能出去玩了。在《夜里听到的声音》中,小桃子的妈妈也用了唱歌的妙招儿使小桃子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大家都有什么好方法呢?
阅读建议
关于“哄睡”,妈妈们都有一肚子苦水吧。这部绘本恐难立竿见影,但不妨借着共读默默修炼见招拆招的功力。待熟悉内容之后,可以在快上床睡觉时和宝贝一起来“表演”这部绘本,照本宣科、自由发挥皆可。当睡前准备变成游戏时,上床就没那么难了。
哄上床却不愿入睡时,还可以继续“表演”下去,比如从穿好了睡衣我想去哪里开始,可以引导孩子“开脑洞”;也可以聊聊是否做过什么梦,让孩子尝试描述下梦境;再或者也可以角色互换,让宝贝哄妈妈睡,给妈妈唱首在幼儿园学过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