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经典译林:地心游记 凡尔纳科幻经典 青少年课外必读 世界名著》- 适合 8-10岁,11-14岁

孤单的蓝鲸发布

绘本《经典译林:地心游记 凡尔纳科幻经典 青少年课外必读 世界名著》,译林出版社

绘本内容

德国科学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受前人萨克努塞姆一封密码信的启发,偕同侄子阿克塞尔和向导汉斯,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他们从冰岛的斯奈菲尔火山口下降,一路上克服了缺水、迷路、风暴等各种困难,终于在一次火山喷发中从西西里岛的斯德隆布利火山回到地面。整部小说就像凡尔纳的所有作品一样,不仅文笔幽默流畅,情节波澜起伏,而且有着浪漫而合乎科学的非凡想像力,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幻想世界。

《经典译林:地心游记》发表于1864年,是凡尔纳早期的科幻小说之一。小说讲述的是德国科学家里登布洛克教授前人一封密码信的启发,偕同侄子阿克塞尔和向导汉斯,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他们从冰岛的斯奈菲尔火山口下降,在地心经历三个月的艰辛跋涉,一路克服缺水、迷路、暴风雨等艰难险阻,从西西里岛的火山口返回地面。
在小说中,凡尔纳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巧妙地穿插在小说的情节及对人物的刻画上,在向读者描述一个神奇的地下世界,展示曲折生动、饶有趣味的情节同时,又让读者学到丰富的科学知识,感受人类征服自然的坚强意志。

内容简介

德国科学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受前人萨克努塞姆一封密码信的启发,偕同侄子阿克塞尔和向导汉斯,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他们从冰岛的斯奈菲尔火山口下降,一路上克服了缺水、迷路、风暴等各种困难,终于在一次火山喷发中从西西里岛的斯德隆布利火山回到地面。整部小说就像凡尔纳的所有作品一样,不仅文笔幽默流畅,情节波澜起伏,而且有着浪漫而合乎科学的非凡想像力,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超过时空的幻想世界。

精彩书摘

一八六三年五月二十四日星期天,我的叔叔李登布洛克教授匆匆赶回他住的小房子,科尼街十九号,那是汉堡旧城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女佣玛尔塔以为自己耽误了做饭,因为午饭才刚刚开始在厨房的炉子上滋滋作响。“这下好了,”我心想,“叔叔是个最性急的人,要是他饿了,一定会痛苦得大喊大叫的。”“李登布洛克先生这么早就回来了!”女佣玛尔塔微微打开餐厅的门,惊慌失措地大声说道。“对,玛尔塔;不过午饭没做好不能怪你,现在连两点钟都没到。圣-米歇尔教堂的钟刚刚敲了一点半。”“可为什么李登布洛克教授会现在回来呢?”“也许他自己会告诉我们的。”“他来了!我得赶紧走。阿克赛尔先生,您要让他理智一点。”说着,玛尔塔回到了她的烹饪实验室。我独自留了下来。可是,要想让一个脾气最为暴躁的教授变得理智,这是我这个优柔寡断的人力所不能及的。于是,我打算小心翼翼地回到楼上我的小房间去。这时,朝着马路的大门突然吱呀一声被推了开来;沉重的脚步压得木楼梯咯咯作响,这幢房子的主人穿过餐厅,立刻冲进了他的书房。但是,在迅速穿过餐厅的时候,他把他的圆头手杖扔到了屋角,把他的翻毛宽边帽扔到了桌上,又把这样一句洪亮的话扔给了他的侄子:“阿克赛尔,跟我来!”我还没来得及动,教授就已经不耐烦地冲我喊了起来:“怎么!你还不过来?”我奔进了我那位令人敬畏的主人的书房。奥托·李登布洛克不是一个坏人,这一点我完全同意;但是,除非发生什么变故,否则他一辈子都将是一个可怕的怪人。他是约翰大学的教授,开设的课程是矿物学,讲课的时候,他总是要有规律地发那么一两次火。他根本不关心他的学生是否都来上课,是否认真听讲,也不关心他们日后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功;这些细节他全然不放在心上。借用德国哲学的术语来说,他是在“凭主观”讲课,他是在为自己讲课,而不是为别人。他是一个自私的学者,一口知识的深井,可要想从这口深井里打上水来却并非易事:总之,他是个吝啬鬼。在德国,像他这样的教授有那么几个。不幸的是,我叔叔说起话来并不十分流利,如果说朋友之间相互闲谈时还好一点,那么至少在公共场合时就是如此,对于一个演讲者来说,这是个令人遗憾的缺点。的确,教授在约翰大学讲课时,经常会突然停下;他同某个特别刁钻、不易被说出口的词斗争着,这个词顽强抵抗、高傲自大,最终被教授以不太科学的粗话形式说出口来,接着教授便大发雷霆。然而,矿物学里有许多半希腊、半拉丁的名称都很难读,难读得甚至能把诗人的嘴皮磨破。我并不是想说这门科学的坏话,也根本没有这个意思。可是,当一个人面对诸如“菱面结晶体”、“树脂沥青膜”、“盖莱尼岩”、“方加西岩”、“钼酸铅”、“钨酸锰”、“钛酸氧化锆”这样的词时,就是最为灵活的舌头也会出错。因此,在城里,大家都知道我叔叔这一可以原谅的毛病,他们乘机欺负他,每逢难念之处就等他出错,他一发火,他们就笑,这不能算是件礼貌的事,即使对德国人来说也一样。经常来听李登布洛克讲课的人总是很多,但其中有许多人之所以常来,仅仅是为了欣赏教授发火,并以此为乐。不管怎么样,有一点我永远必须强调:我叔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者。尽管有时他会因为动作过于鲁莽而把标本弄坏,但他却兼有地质学家的天才和矿物学家的敏锐观察力。在他的锤子、钢钉、磁针、吹管和硝酸瓶子中间,他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他可以根据某一块矿石的裂痕、外表、硬度、熔性、声响、气味和味道,毫不犹豫地判定它在当今科学所发现的六百多种物质中属于哪一类。所以,在所有学校和国家学术协会里,人们都熟悉李登布洛克的名字。汉弗里·戴维先生、亚历山大·冯·洪堡先生、以及约翰·富兰克林和爱德华·萨宾爵士每次路过汉堡,都不会忘记前来拜访他。另外,安托万·贝克莱尔先生、雅克-约瑟夫·埃贝尔曼先生、戴维·布儒斯特爵士、让-巴蒂斯特·迪马先生、亨利-米尔纳·爱德瓦先生、亨利-艾蒂安·桑特-克莱尔-德维尔先生,他们都喜欢向我叔叔请教化学领域里最为棘手的问题。这门科学的许多重大发现都要归功于他;一八五三年,奥托·李登布洛克教授在莱比锡出版了《超结晶学通论》一书,这是一部用对开纸印刷、附铜版纸插图的巨著,但因成本过高,入不敷出。此外,我叔叔还担任俄国大使斯特鲁夫先生开设的矿物博物馆的馆长,这座博物馆的珍贵藏品享誉整个欧洲。现在正焦急地向我大喊大叫的就是这位人物。你们可以想像一个高个子男人,他瘦瘦的,身体像铁一般结实,长着一头年轻人的金发,看上去要比他五十多岁的实际年龄小十来岁。他的一双大眼在硕大的眼镜后面不停地转动;细长的鼻子宛如一把锋利的刀片,有些淘气的学生甚至说那是一块磁铁,可以吸起铁屑。这种说法纯属谣言:说实话,他的鼻子只吸鼻烟,只是数量很大而已。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儒尔·凡尔纳于一八二八年二月八日出生于法国南特的一个律师家庭,一九○五年三月十四日卒于亚眠。他自幼喜欢旅游和航海,酷爱科学和幻想。他一生写了上百篇科幻小说,其中长篇小说六十四部,中短篇集两卷,总字数达七八百万,作品被译成五十四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凡尔纳生活的时代,是资本主义上升的时代,也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他的作品既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又是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表达了人们对摆脱手工式小生产、实现资本主义大生产的渴望,也反映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们的思想领域里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大多以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无法完成的探险旅行为主题,有的在时间轴线上展开,穿越了过去、现在和将来;有的在空间轴线上展开,涵盖了天上地下、地球内外;更多的则是二者兼而有之。这一特点,我们单从他一些代表作的书名中,便可窥一斑,比如《气球上的五星期》、《从地球到月亮》、《昨天和明天》、《神秘岛》、《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等等。《地心游记》同样也有着上述的特点。凡尔纳创作于一八六四年,是他早期的科幻小说之一。该书的主要内容是:德国科学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受前人阿尔纳·萨克努塞姆一封密码信的启发,偕同侄子阿克赛尔和向导汉斯,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他们从冰岛的斯奈菲尔火山口下降,一路上克服了缺水、迷路、风暴等各种困难,终于在一次火山喷发中从西西里岛的斯德隆布利火山回到了地面。全书除开头的七章用于情节的展开之外,其余内容可分为准备(第八至第十六章)、探险(第十七至第四十三章)和新生(第四十四至第四十五章)三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儒尔·凡尔纳夸张地渲染了冰岛的贫穷、落后和凄凉,故意把探险的准备

VIP会员查看更多完整内容。
微信搜索「布克船长亲子故事」,关注领取价值128元VIP会员的3天体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