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视错觉的历史》- 适合 家长用书,11-14岁,8-10岁
绘本《视错觉的历史》,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绘本内容
★认识你的眼睛,激发大脑潜能!
★都说眼见为实,其实啊,你的眼睛常常会欺骗你!在科学的显微镜下,真相会让人大吃一惊!!
★专为孩子们编写的视错觉艺术小百科,独家揭密隐藏在各种视错觉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眼睛看到的就是真相吗?未必。纸上明明是几条歪歪斜斜的线,可是用尺子去量时,却意外地发现它们是平行线,这种现象被称为“视错视”,用艺术的手法借助线条、形状、色彩的特殊排列,引起人的视错被称作“视觉幻象艺术”,是当前艺术界*热门的领域。
这是一套专门为小学生及以上程度的读者编写的视错觉游戏入门书,作者新井仁之是东京大学大学院数理科学研究科教授,数十年来致力于视错觉现象的研究。他分别从历史、技法、科学三个方面以简短的文字说明、精美的手绘插图和艺术照片、可爱的小插图带你 走进奥秘无穷的视觉艺术世界。读这本书,不需要复杂的计算,也不需要高深的思考,只需要您睁大眼睛加上一点点小耐心和信心,就一定会发现图中的秘密,而大呼过瘾、爱不释手的。
图片中的横线和竖线,哪个看起来更长些?大多数人都会觉得竖线更长一些,但实际上这两条线的长度是相等的。像这样,有时候我们会把原本长度相等的东西看成不等,把相同的颜色看成不同颜色,这就是被称为“视错觉”的人类的错觉之一。
人类对视错觉的研究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时代,18世纪的德国文豪歌德也在他的著作《色彩论》中对视错觉进行了论述。很少有人知道,歌德是一位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有很深造诣的文学家。
位于中央的左右两个小四方形颜色相同,但是大部分人会觉得颜色是不一样的。歌德对此进行了科学论述,说它是“视网膜的优秀特性”。作为文学家的歌德写道:“眼睛寻求光明,一旦光明到来又开始寻求黑暗。”之后心理学、数学等各个领域也都展开了对视错觉的研究,最新的研究表明视错觉与大脑的活动密切相关,而且利用计算机对为什么会发生视错觉所进行的研究也在不断进步。下面就是利用计算机发现的一个视错觉,排列在一起的文字看起来是倾斜的。
这套书的第1卷《视错觉的历史》,是对迄今为止的研究进行追溯。第2卷《视错觉的技法》,我们来看一看现代社会利用视错觉的各种案例。第3卷《视错觉的科学》让我们来看看逐渐明朗的视错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了解视错觉就是了解人类的大脑。来,让我们通过视错觉来看看人类大脑的诸多奇妙之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