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一眼看懂小孩子》- 适合

儿童阅读推广人发布

绘本《一眼看懂小孩子》,

绘本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书不是在书房里写出来的,它来自幼儿园第一线。
  作者是一位8岁男孩的父亲,也是一位学养精深的幼儿心理学家。本书饱含着一位父亲的柔情、一位作家的热情和真诚、和一位学者的精细态度。
  “法布尔怎么观察甲壳虫,我们就怎么观察孩子!”——全书用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幼儿心理世界的全部入口。
  这本书把晦涩、读不懂的弗洛依德写成了有用、有趣的心理学知识!如果你喜欢《夏山学校》和《窗边的小豆豆》,你一定也喜欢这本书!
  “读书的时候,时常会有那种会心一笑的感觉,读完此书,当我抬眼重新看待这个世界,感觉眼光都不再一样了……”
  ——刘歆(一位妈妈读者)

内容推荐

  《一眼看懂小孩子》讲的是0到6岁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故事。《一眼看懂小孩子》和世面上流行的家教育儿图书一点也不一样,它与众不同。它不侧重传播爱心和技巧,而是带领读者走入幼儿的内心世界。

有多少“伤”,可以责问童年?
独立出版人:戴军

   这本书让我触目惊心的句子满篇都是,仿佛一把把锋利的小刀,把我们的童年解剖得七零八乱,许多我们从未察觉的童年创伤立刻显现:
     
  比如《断奶后遗症》一篇写道:“小时候不让吃奶就吃手,长大了不让吃手就抽烟。这句话并非是一个笑话。欲望是一个倔强的孩子,如果吮吸欲望受阻,他就会停留在原地不再进步,非要寻找各种补偿不可。即使用一生的时间。”
     
  又比如《便便、小偷、购物狂》里说:“恋物癖其实是一种不易察觉的童年创伤。真正的购物狂应该被叫做‘恋物癖’。购物狂心理的成因是这样的:在便便期,如果一个人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充分的爱与认可,他的情感就会停滞在这种受挫的状态里难以自拔,并转而追求物质补偿。”
     
  还有另一段,作者直接引用了弗洛伊德的一句话:“酒鬼的女儿最后也会找个酒鬼。他还补充道:即使他不是酒鬼,他也会把他变成酒鬼。为什么呢?因为那是他最熟悉的。在她的生殖器期里,她无意中模仿的都是妈妈面对一个酒鬼父亲的惯常反应。”
     
  读完这本书,我获益良多。它让我以全新的眼光看待孩子、童年、自己,以及这个世界。我似乎拥有了一种审视过去的全新眼光。用这种眼光重新审视我们的童年,我发现有太多的成人问题,其实都有早年的根源。
     
  这位作者和弗洛伊德一样,把成年人的问题回溯到童年,从人的早年经历寻找病因,获得治愈病患的方法。他的观察与思考都让我们大吃一惊。可是,找到童年的“伤”,就可以治好我们的“痛”吗?责问我们的过去,就能治好我们现在的伤吗?——我不觉得。
     
  我有一个好朋友,非常害羞、胆小、自卑。说起原因,他就会怪他的爸妈、怪他的老师、怪他身边的人。如果做坏了一件事,总会怪周围的人没有支持他。前一段时间,他刚刚考完试,告诉我说,他的家人不支持他,女朋友也和他分手了,这些事让他心灰意冷,所以没心情复习,考砸了!
     
   我另一个朋友恰恰相反,她中专考大学时,父母的一点儿也不支持。不过,她反而因此而拼命努力,最终考上了好大学。
     
  我这位自卑的朋友每次说起童年,都会非常愤怒、怨恨,甚至咬牙切齿——他说他的爸妈小时候偏心,只对他哥哥好,说他是捡来的;而且到现在那竟然还记得小时候断奶的事情,他说当时有一双大手抓住它,不让他到妈妈哪里去,他心想:“为什么哥哥那么大了还能吃奶,而我这么小就要断奶了呢?
     
  ——从那以后,他看人总会有种奇怪的眼神,这种眼神让他得罪了很多人:他的老师曾经抓住他的衣领呵斥他为什么用这种眼神瞪他,他的校长更是把他拉到校门外训斥……这些事都不断加深了他对这个世界的不安全感。从那以后,他看待世界的方式都充满了怀疑、仇恨和警惕。
     
  后来,我劝他说,你不要老在那个地方打转,你仇恨越那件事,那件事对你伤害也就越大。为什么不跟那件事和解呢?可是他并没有太大的改善——这就像小猫抓尾巴的游戏,他永远都在抓自己的尾巴,从来也不会前进、去新的地方。他和小猫一样,不仅不能不从伤痛中走出来,反而深受其害。
     
  他的例子,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就算找到了童年的创伤,也是无济于事的。如果自己没有走出那个阴影的决心,没有超越旧我的意志,就算找到创伤,仍然无法解脱。——重要的是从行动、生活中获得改变,而不要老是回味创伤。——追寻不是结果,重要的是找到了致病原点以后,从那里重新出发,走向新的自我。
     
   说得狠一点,就是:你要拆毁那个旧的、病态的自我,重建一个新的自我。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追寻童年往事,只会让我们深陷其中,而不是让我们奋勇前进。因为,责问过去并不能改变现在。若想改变现在的我们,只有通过积极的生活、不断的战斗、创造,才能改变现在的困境。
     
  当然,我不否认这种追寻的作用。追问过去如果说有作用的话,就是帮助我们和过去和解——如果不能和解,那还不如继续向前——生活和时间还可以改变一切,包括那些我们以为的大问题、大伤痛。
     
  如果只是去追寻早年的病根,而不去拆毁它、超越他,我们将会永远困在那里抱怨,永远被那件陈年往事死死困住,不得翻身——我们被石头绊倒,不该停下来诅咒那个石头,而应该继续向前走。不是吗?
     
  说白了,无论是这本书,还是弗洛伊德那样牛逼的心理治疗师,也都只是一个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工具,他们并不能让我们获得改变——没错,这本书是通往童年的最佳路径。但它并不是你获得超越的路径,要想改变自己的问题,还得靠生活本身,也就是说,你要用战斗的姿态创造新的生活。
 

目录

前言
Part 1   口唇期:本能的飞速发育
 第一眼看到我的孩子
 吃手和吃奶的含义
 完美的自私
 婴儿奶粉为什么越来越贵
 断奶后遗症
 吃手根本不是问题,问题是把吃手当成问题
 吮吸拇指的女孩
 学步
Part 2 便便期:自我的苏醒与表达
 大小便训练之罪
 嗯的沉思
 买不买还是爱不爱
 便便、小偷、购物狂
 便便与性之间微妙的关系
 为什么性格决定命运
 尿床心理学
 除了不,你能说点别的吗?
 孩子们为何热衷于躲猫猫
Part 3 生殖器期:超我的最初嵌入
 生殖器期开始的信号
 幼儿心理学的第三个变形
 最好的性教育
 过家家的含义
 再论性格如何决定命运
 男孩是怎样进化出来的
 女孩是怎样进化出来的
 年龄不同,游戏也不一样
 必须打破权威
 奥特曼真的很暴力吗
 看全人类如何反复杀死巨人
 孩子是怎样运用想象力的
 数数孩子都害怕什么
 屎尿屁血怪
 孩子是怎么看待死亡的
 跟谁睡觉?这是个问题
Part 4  观察笔记:狂躁与想象
 推洞洞
 埋秘密
 开火车
 鞋——《小人国》里爱扔鞋的小孩是怎么一回事?
 朱星宇:“我是小猴子”
 断奶之后为什么孩子突然不爱理人了
 皮肤饥饿症的起因
 爸爸有外遇
Part 5  在幼儿园:环境与自我
 为什么要送孩子上幼儿园
 和幼儿园老师的最佳沟通技巧
 三角关系
 惩罚时我们惩罚了什么
 该怎么表扬
 拥抱你!
 假如我来当园长
附录:
幼儿心理学三个阶段理论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眼看到我的孩子】
我总觉得男人对生孩子这件事有很大的误解。所有人都会对他说,生孩子非常疼,每次生产都意味着母亲的受难。这种观点把产房外的丈夫弄的像一个傻瓜,不知道是该心怀喜悦地期待,还是为自己做过的那件事而内疚。医院会让丈夫签字,意思是如果发生意外院方是不负责的。
我就曾经像一个傻瓜一样在产房外等待我儿子毛毛的降生。
上周我看到一篇文章,有个产妇说,产痛是个很奇妙的东西。疼的时候身体仿佛要被撕裂,阵痛过去又跟没事人一样。Sara(她是一个四岁女孩的妈妈)跟我说,产痛和身体别处的疼法一点也不一样,生完孩子的第二天,居然完全想不起来那是怎么个疼法了。
我们的习俗不鼓励探望产妇,我们视产妇为禁忌,这是很遗憾的。人们爱说女人做新娘的时候是最漂亮的,这其实是句假话。女人最漂亮的时候就是在自然顺产之后那一天,或许这是上帝对产痛这件事的补偿吧。她们刚刚替上帝创造了人,脸上正洋溢着天国的光彩呢。我就曾去医院看过我大姐刚刚生完孩子,那天我完全震撼,我看到她皮肤水润光洁,透着健康祥和的美好气息。Sara也跟我说,她妈妈来看她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让她记忆犹新,那天一进门她妈妈就说,“我闺女真漂亮!”
拉斐尔画的圣母,就是一个刚生完孩子的产妇。即使在有的圣母像里,她膝下的婴儿已经会走路,拉斐尔依然会让圣母玛利亚的脸上放射着产妇特有的那种光芒。

新生儿和黑猩猩一样也是浑身裹着一层胎毛,两三天后这层胎毛迅速脱落。老实说,新生儿更像是猴而不是人。第一胎做妈妈的人在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婴儿时往往总是会惊慌和失望:天哪,它怎么这么难看?怎么一点也不像我。我怎么会生出这么难看的孩子?难道出了什么事故?有个当妈妈的说第一眼看到她的婴儿差点晕过去。婴儿的小屁屁上有一团明显的乌青,这和她心目中那个粉嘟嘟的宝宝一点也不一样。她给老公打电话,说“我生了个丑丫头”,那家伙居然惊慌失措地说“那怎么办那怎么办?”她差点没气死,难道扔了不成?
“产后忧郁症”是一种男人很难理解的东西。男人们嘴上不说,但心里会想,这大概是女人们编造出来的病。随着新生儿出生,母婴成为全家的中心,做爸爸的难免会产生一股难言的失落感(极少有人关注新爸爸的感受)。不过最近我和好几个妈妈闲聊,突然理解了所谓产后忧郁症的真正原因。
产妇在生完孩子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会感到委屈、软弱、挑剔,经常想哭。最典型的是从医院回到家里就开始忧郁,短的一周,长的几个月,个别的甚至长期忧郁不止。我发现,造成产妇忧郁的根源是一种对婴儿的亏欠心理。很多产妇都承认,她们曾经担心婴儿的手指头是不是十个,所以抱着新生儿第一件事情就是数数手指头。任何地方的“异常”都会让她方寸大乱,随后陷入忧郁状态。比如分量不足6斤4两(这是书上提供的标准体重)、头发不够浓密、屁屁上的淤青。
产妇的这种消极情绪会蔓延到整个家庭。她相信一定是她自己的某个失误,或者家庭中某位成员的过错,再或者是因为环境污染,造成了孩子的这个缺陷。陷入抑郁的产妇会深深地自责,比如“怀孕的时候我太任性了,没有好好补充营养”;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外部原因,比如怀孕期间在单位里的不顺心,曾经和丈夫大吵过一架,这让她感到某种有害的东西现在在婴儿身上应验了。——产后的这些“忧郁”总是建立在某些真实客观的事实之上,这就加深了这些担忧的理由,并让那些安慰的空话失去效果。
另外,产后忧郁症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第一胎妈妈对自己即将面对的育儿这件艰巨的事情信心不足。这种担心当然是真实的,但对于婴儿来说,妈妈患上产后忧郁症绝对是好事。这种深深的负疚感结果就是对婴儿的无微不至。——这就是这种病的心理学奥秘。产后忧郁症不仅把妈妈牢牢地绑定在婴儿身上,还会有效地调动全家资源,服务于婴儿的成长。第一胎妈妈在怀孕的时候都有一个“如何恢复到以前生活”的产后计划,可是当她第一眼看到自己的孩子,那些计划就烟消云散了。
所以,产后忧郁症就是把一个女孩变成母亲的一次强力扭转。我是不信上帝的,不过女人的生命被安排进来这样一种病实在令人惊叹。它有效地把一个没有经验的新妈妈的全部精力转向婴儿。流产过的高龄产妇更容易产后忧郁。所谓优生优育,其实最主要的是态度和情感,如果一个妈妈没有这样的情感,又没有育儿经验,她的婴儿存活几率会大大降低。为什么每个产妇都会产后忧郁,因为我们都是有这种病的妈妈的后代。
你在单位里见过那种“儿子迷”吗,这种妈妈把婴儿第一次拉屎放屁都当做巨大的喜讯拿到办公室来说。在她眼中,她的第一个孩子简直是令人着魔的玩物,而这一点,外人很难有同感。我发现,背地里对这些儿子迷最反感的正是那些尚未生子的年轻女性。她们在背地里明确地声称:我绝不要那样庸俗悲哀的人生。不过我以为,两个人群心理状态的这个差距,正好说明了产后忧郁症是多么必要。

【屎尿屁血怪】
4岁的孩子开始说脏话。把这些脏话总结一下,不外乎屎、尿、屁、血、怪5个字。
比如,她会突然跳到你面前说:
“你是一个大屁屁!”
这确实很讨厌,因为如果你假装没听见,过一会儿她又跑出来,嬉皮笑脸地说:“你是一个臭尿尿。”
有时,明明说的是别的,他非要把屎啊、屁啊这几个字加进来,就像蹩脚的造句练习一样。4岁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这件事让他们感到快乐?0到6岁会有很多事情到了一定年龄就会发生,这件事情就像换牙一样不可避免,与其压制它还不如干脆接受。让我们看看孩子们嘴里脏话的含义。
这5个字可以分成两组,第一组包括“屎尿屁”,第二组是“血怪”。先看第一组:
其实不难发现,“屎尿屁”这三个东西都和一个洞洞有关。我们已经知道,孩子说到洞洞,都表明他想探寻小孩出生的秘密。“你是一个大屁屁”,意思是:我是如何从大人屁屁的那个洞洞里生出来的呢?便便期的经验让他们推测,小孩就是从大人的肛门里拉出来的,但这个想法他也不确定,他要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印证一下。
所以这绝不是对你的冒犯,4岁的孩子不会冒犯大人,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敬畏大人的权威,孩子才会采用说脏话的方式继续他们的性探究。所以,你干脆直接问他:“你是不是想知道你是怎么从你妈肚子里生出来的?”或者问问他:“你猜你是怎么生出来的?”你还可以提议“咱们一起看一个小孩出生的专题片好不好?”
如此看来,孩子们说脏话包含两个内容:性和排泄。对他而言,这两件事如此密切相关。有一位妈妈告诉我一段我的故事:
我妈妈来帮我带孩子时,我对她的很多事都不以为然。不过有一件事她做的对。她一向不苟言笑,可是有一天,我听见她给她的外孙女讲了一个又一个关于“屁”的故事,那都是她的妈妈在她小时候给她讲的。我闺女一听就笑个不停,然后就是祖孙一起大笑。那真是幸福的一刻。

再看“血”和“怪”。男孩爱说这两个字。生殖器期的男孩用反复说这个两字的方式消解他心头的那个恶魔权威。那个恶魔还在他心里兴妖作怪,他觉的不安宁,他正在跟它战斗。体会一下我们自己说脏话的心情,就会发现说脏话确实有种快感。我想那就是挑战、触犯权威感到的兴奋。说脏话的孩子浑身上下都洋溢着一种难以言表的兴奋劲儿。而且,从积极的角度去看,说脏话是孩子最初的幽默感训练。而幽默,正是弱者面对强权的最佳武器。如果我们根本没有力量反抗,最好幽默一把消解一下权威在我们心头制造的压抑。一味顺服在权威之下的人,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也太可怜了。
我发现并非只有“坏孩子”才说脏话,而且女孩不比男孩少。只有在受到压抑的地方,你才听不到脏话。我曾经问赵老师,他们班的孩子是怎么说脏话的,赵老师告诉我说:“不,我们班的孩子都很懂礼貌,从不说脏话。”然后她想了一下,又说:
“他们见到别的班孩子的时候说。”
如果没有受到压制,大概每个孩子都会在4岁多的某个时段说脏话。如果我们成功压制了这种冲动,也许情况更糟。被压制的孩子表面上很有教养,但压抑很容易把儿童的某种冲动压入一种潜意识状态。谁也不知道受到压抑的冲动在那个黑暗的角落里聚集和发酵出什么怪物。为什么每个城市里有那么多的电动游戏厅?对于那些乖孩子而言,游戏厅是个极为重要的宣泄通道。游戏厅一直名声不佳,其实那不是游戏厅的错,有一次马海柠在玩游戏,我问她“你们班有多少人玩植物大战僵尸?”她说“所有人”。
夏山学校有个很好的校规:在学校里所有人都可以说脏话,但不能在学校外面说。因为这个社会不宽容说脏话的孩子。也不能对来访的客人说。有一次,校长的女儿做坏了一件陶器,突然转身对一位客人说:“你是客人吗?”客人说:“应该不算客人了。”那个女孩说:“好吧。他妈的。”

【爸爸有外遇】
这个故事同样来自张同道的纪录片《小人国》,你可以在土豆网上搜到。

每天早上,晨晨总是准时到园,而南德的妈妈总是晚送,所以每天晨晨都会等南德。晨晨是个女孩,南德是个男孩,他们俩都4岁半了。
从两个孩子3岁入园开始,这个游戏就这么每天上演。
冬天最冷的那几天,老师心疼地说:
“晨晨,南德还要再过半小时才能来呢,我们到屋里等好吗?”
“不好。”
没人知道晨晨为什么等南德。老师们心想:如今的孩子确实很早熟呀。这算早恋吗?可是,出人意料的情况是,每次南德来了,小女孩并没有高兴地跑上去说:南德,我等你半天了,我给你带了蛋糕呢。不,每次看见男孩来了,女孩就默默地转身回屋,也不理他,只顾做着自己的事情。

他们俩经常玩过家家。我从没见过过家家可以玩得这么惊心动魄:
妈妈(晨晨)对爸爸(南德)说:“你是不是要出门了?”
南德说:“等一下,让我打个电话。”然后“喂喂喂”一阵之后,对妈妈说:
“我今天要去看房,晚上就不回家吃饭了。噢,我半夜才回来呢,你先睡一觉吧。”边说便往外走。
走到门口,又停下来说:
“我还要开个会,晚上就不会来了。”——没等妈妈说话,爸爸又说:
“我还要出个差。我下周一回来吧。你照顾好咱们的宝宝噢。”——爸爸出了门,又折回来,对着一声不吭的妈妈说:
“我死了。你就把我埋葬了吧。死了就是上天堂了。”——说完这么多话,男孩才彻底扬长而去。

当佛洛依德开始观察他的第一个精神病人的时候就发现:病人不会告诉你他的病因,但会把导致他发病的事件在你面前重演一遍。孩子也一样,(孩子的心理发育还不健全),他会把自己家里发生的那点事在你面前重演一遍。
这个游戏真正的名字叫做:爸爸有外遇。
男孩扮演的是他有外遇的爸爸,女孩模仿的,是她伤心的妈妈。每次花天酒地的爸爸外出不归,苦情妈妈就会等他,而且等得惊天动地。她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我在默默地照顾孩子,在等你”。一个在外边游荡,一个在家里哀怨,这就是俩个孩子最熟悉的他们各自父母的生活。
——我们还以为,大人的这些事情孩子是不会理解的吗?
有一天晨晨没来,老师问南德:“是不是今天心情不好?”南德说:“不,我今天心情还挺好的。”当他一个人游戏的时候,抱着一只布娃娃狗(小狗现在代表妈妈)说:“你这是怎么啦?你病了去医院不就行了吗?为什么不去医院呢?”南德爸爸就是这么跟生病的妈妈说话的。病人最需要的是关爱,而不是医院。我们完全可以复原当时的场景:
“我还在天津出差呢,你为什么不直接去医院呢?你生病了需要找大夫呀,干嘛非等我回来呢。”——处于情感风暴中的这对夫妻估计全然没有顾及到,当时旁边还站着个像摄像机一样记录这一切的孩子。
另有一天南德请假没来。晨晨什么事也不做,一直守在窗边,面无表情地向外凝望。这就是另一架摄像机记录的,妈妈整天在家做的事情。
男孩说“我死了,死了就是上天堂了。”——这句话是伤心的妈妈对男孩说的,大致是:“别提爸爸,你爸爸死在外边了。”按照孩子的理解,“死了”的含义就是“彻底离开”。“你就把我埋葬了吧!”这大概就是南德爸爸绝望之际的心声。
同病相怜才是维系两个孩子友情的真正基础。两个孩子在幼儿园把这个游戏整整玩了两年,天知道这件事会怎样塑造两个孩子的心灵。孩子在医院里被人打针,受到这样的创伤之后,回家会玩打针游戏。祥林嫂同样一再重复那个最让她无法接受的重创。好在孩子总有一天会玩够了,等到他们把打针玩够了,就不再玩了。他已经从游戏中深刻体验了这件事情包含的各种各样的细节,终于可以驾驭这个事情了。
可是“今晚我不回来了”的游戏,晨晨和南德一直玩了两年。直到南德的妈妈听老师说“你们家南德一直跟这个小女孩玩”,南德妈妈担心孩子产生女性化倾向,5岁的时候给儿子转了一家幼儿园为止。
事后,当俩位妈妈听说“女孩每天早上都会等男孩”,俩人抱头痛哭了一场。——好心的外人以为,这是南德妈妈为自己无意中破坏了一段“纯真的友谊”而伤心呢。有位国内知名的家教专家还表扬这两个孩子“如此专注于一段友情,将来一定能干成大事”。祥林嫂也很执着于一件事情呀。
大概只有两位妈妈明白这个游戏的真相。

 

书摘与插画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分类: 绘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