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鲁迅一样爱阅读的儿童,早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静静发布

鲁迅说:“其实即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

从历史学家的大量史册和传记中,我们可以查阅到不少名人接受早期教育的情况,并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启迪。大量的事例表明,人的智能完全是后天开发的结果。而幼年期的启蒙教育,奠定了一生成就的基础。

1、“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6岁“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写《汉书注(指瑕)》,20岁写《滕王阁序》而声名大震。

2、 骆宾王6岁写《咏鹅》诗。

3、 诗仙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4、诗圣杜甫说话前就开始识字,“七龄思即壮,开口诵凤凰”。

5、 白居易3岁前就能识字,6岁显露诗才,“9岁通声律”,13岁写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名篇。

现代我们所熟悉的名人大师也大多从幼时就饱经诗书。

1、徐悲鸿早期识字,6岁读《论语》。

2、李大钊3岁识字,四五岁读《三字经》《千字文》,祖父还教他对联、字画、碑文等。

3、周恩来5岁识字、写字,6岁背诵唐诗数十首,并开始阅读外祖父的丰富藏书,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等。

4、鲁迅早期识字,5岁起开始博览群书,青少年时代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极高的素养,为日后的创作练就了过硬的“童子功”。

5、列宁5岁时,母亲就教他识字读书。母亲还发挥自己特长,教列宁学外语和音乐。

6、 钱学森3岁时父亲即开了一家学堂,幼时的钱学森天资聪颖,悟性极高,记忆力特强,3岁时已能背诵百首唐诗、宋词,以及早期一些启蒙读物如《增广贤文》与《幼学琼林》。

7、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12岁背诵《孟子》,上西南联大时读《易经》。成年之后,《孟子》居然成为他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影响他最深的,并不是他所专长的物理学,而是两千多年前孟子的思想。

通过捕捉孩子的各个方向阅读兴趣,从而引出绘本阅读点,让孩子赢在知识的起跑线上。

孩子头脑得到丰富是通过周围环境得到信息并获取认知,范围从个体到家庭到学校到社会到世界…所以家长要了解孩子世界里的信息,并帮助他不断丰富和获取知识,眼睛看到的、耳朵听见的、身体触摸到的、感觉到的…都是他获取知识的来源。

但这些都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引导幼儿从小开始阅读,读好书,我推荐获得国际奖项的凯迪克大奖类绘本,绘本中的每一处都是专家、学者的经验总结,还有插画家、编辑、出版社等等的用心之作。

幼儿通过绘本中的情景展示,会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经验积累,当他(她)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件发生,他就能够将在绘本中学习到的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认知、经验。这个认知、经验也是会让他受益终身的一个芯片,永远储存在他的大脑中。

所以,为什么说会阅读的孩子就是赢在了起跑线上,阅读的孩子已经提前从书本中提前解锁了生活中的部分关卡,每一次遇到相同问题能够迎刃而解。

这些都是在为自己的行为认知增添羽翼罢了。当其他孩子正在苦恼于彩虹为什么会有七个颜色时?阅读中的孩子已经能够让彩虹出现在自己的小屋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