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咕噜熊格林中国智慧宝库-大象有多重?》- 适合5-7岁,3-4岁,趣味,童话故事
绘本《咕噜熊格林中国智慧宝库-大象有多重?》,汕头大学出版社
绘本内容
《咕噜熊格林中国智慧宝库(第1辑)(套装共5册)》包括:《珍珠宝盒》、《金斧头在哪里?》、《大象有多重》、《拔秧苗》和《香蕉有几根?》。
《香蕉有几根?》出自战国时代的《庄子》,叙述养猴子的人以早晚不同的果子数量,瞒过猴子的故事。后来的人用“朝三薯四”这个成语来比喻人混淆事实、欺骗别人,或用来形容人的心意不定,反复无常。
《拔秧苗》出自战国时代的《孟子》,叙述一个宋国人因为自己种的苗没邻居家的长得高,便用手将秧苗拉高,结果秧苗反而都枯死了。后人便用“揠苗助长”这个成语来形容为了要快速达到目标,不循序渐进,这样对事情没有帮助,反而有害。
《大象有多重?》出自《三国志》,讲的是曹操最小的儿子曹冲,用不同于以往称重量的方法,以船和石头来计算大象重量的故事。后来“曹冲称象”便用来比喻人的思路清晰、思维模式新颖,不被旧的观念所限制。
《金斧头在哪里?》出自战国时代秦国的《吕氏春秋》,叙述一个楚国人在过江时,剑掉进水中,他在船身刻下一个记号,等到船停时,才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后来,大家便用“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来比喻人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珍珠宝盒》出自战国时代的《韩非子》,叙述楚国一位珠宝商人的珠宝被人高价买去,结果那个人只是看上精美的盒子,而将珠宝退还给珠宝商。后人用“买椟还珠”这个成语来形容人做事情时只注意不重要的部分,而忘了最重要的是什么,也可以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