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 儿童故事,绘本阅读,亲子阅读,睡前故事
绘本故事《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作者: (美)汤米·狄波拉 文/图
绘本故事内容
让孩子尝试接受人生的变化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过程,但长久以来,中国人一直避讳谈论死亡。许多家长认为,将“死亡”这样带有负面色彩的概念过早地灌输给几岁的小孩,似乎有些过于残忍。据研究表明,五岁左右的孩子已可以理解死亡,尤其是体会过亲人去世的孩子。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应当据实相告,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亲人的离世。
这期伊凡姐姐要推荐的绘本又是一部经典之作《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 本书通过娓娓道来的文字,配合温和优雅的图画,帮助孩子正视生活中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规律。
妈妈把流星比作曾外婆的亲吻,避免了将亡人神鬼化的问题,也把无形的爱具体化,帮助汤米解除疑虑,尝试接受人生的变化。
一起来看看吧~
当汤米还是小男孩的时候,他有个外婆,还有曾外婆,他很爱她们。
汤米和家人每个星期天都回去看她们,外婆总是站在厨房里的大黑炉前面,煮好吃的东西。
汤米的曾外婆已经九十四岁了,她的身体很虚荣,总是在楼上的房间里躺着。汤米叫她们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
每到星期天,汤米总是跑进屋子,先向外公和楼下的外婆问好,然后就一口气跑上楼,去看楼上的外婆。
楼上的外婆总会这么说:“来,自己拿糖吃”每次汤米打开衣柜的针线盒,里面总是会有薄荷糖。
有一次,楼下的外婆走进来,扶着楼上的外婆坐到椅子上,还用毛巾绑好。免得她跌下来。
汤米问:“为什么楼上的外婆会跌下来?”楼下的外婆说:“因为她已经九十四岁了。”汤米说:“我四岁了,我也要绑在椅子上!”
从此以后,每个星期天,等汤米拿出针线盒里的糖果,楼下的外婆就会上楼来,把汤米和楼上的外婆都绑在椅子上,然后,他们俩就一边吃糖,一边聊天。
楼上的外婆跟汤米说了一些小矮人的故事,她说:“小心那个帽子上有红羽毛的家伙,他很爱玩火柴。”汤米说“我会小心”
楼上的外婆说:“快看啊!他在那里,就在发刷和梳子的旁边,看见了吗?”汤米点点头。
一天早上,汤米刚睡醒,妈妈走进来告诉他:“楼上的外婆昨天晚上去世了”
汤米问:“什么是去世?”
妈妈回答:“就是她再也不能和我们在一起了!”
虽然那天并不是星期天,他们也去了外公外婆家。汤米还没向大家问好,就急忙三步并作两步的跑上楼,跑进了楼上外婆的房间。
床上是空空的。
汤米哭了起来。
她问妈妈:“楼上的外婆永远都不会回来了吗?”
妈妈温柔的说:“不会了,不过,每当你想起她,她便会回到记得记忆里。”
从那天起,汤米就只叫楼下的外婆“外婆”了
几天后,有个晚上,汤米醒来,看着窗外的星星。忽然,有一颗星星从空中滑落,她跳下床,跑到爸爸妈妈的房间。
汤米说:“我刚刚看到一颗星星掉了下来。”
妈妈说:“那也许是楼上外婆给你的亲吻呢!”
很多年过去了,汤米长大了,楼下的外婆也老了,总是躺在床上,就像以前楼上的外婆 那样,后来,她也去世了。
有天晚上,汤米从卧室的窗口望出去,正好看见一颗星星快速的从天空滑落,“你们俩现在都是楼上的外婆了”汤米的心里这么想着。
教育启示:
本书通过娓娓道来的文字,配合温和优雅的图画,帮助孩子正视生活中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规律。妈妈把流星比作曾外婆的亲吻,避免了将亡人神鬼化的问题,也把无形的爱具体化,帮助汤米解除疑虑,尝试接受人生的变化。
讲读步骤:
1、游戏导入:通过“我们的家庭成员”语言游戏进行绘本导入;
2、重复阅读:阅读兴趣被激发后,注意引导孩子反复自由阅读这个故事;
3、对话理解:参考互动问题提问,加深孩子对绘本的理解;
4、实践应用:参考延伸活动,实现绘本对孩子生活经验的指导和延伸;
互动问题:
1、宝贝,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在我们家分别叫她们叫什么呀?
2、宝贝,楼上的外婆不在床上躺着了,她去了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