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七只瞎老鼠》- 儿童故事,绘本阅读,亲子阅读,睡前故事

果儿妈妈发布

绘本故事《七只瞎老鼠》,作者:(美)杨志成 文/图

绘本故事内容

七只瞎老鼠在池塘边遇到一个怪东西,谁也不知道那是什么,于是每一天,不同的老鼠轮流去“观察”,并回来报告同伴他们的发现,但是每一次的答案都不叫人满意。最后一天,轮到到白老鼠去了,他从怪东西的上下左右全跑了一遍,最后才下了一个结论,这个怪东西是……

有一天,七只瞎老鼠在池塘边发现一个怪东西,他们吓了一跳,大声叫起来:“这是什么东西呢?”然后急急忙忙地跑回了家。

星期一,红老鼠第一个出来,想“看”个究竟。

“是一根大柱子。”红老鼠说,可是,谁也不相信他的话。

星期二,是绿老鼠,他第二个出来。

“是一条蛇。”绿老鼠说。

“才不是呢!”星期三出来的黄老鼠说。

“是一支矛。”黄老鼠说,他是第三只出来的老鼠。

星期四,轮到紫老鼠了。

“是一些峭壁。”他说。

星期五,是橙老鼠,他第五个出来。

“是一把扇子。”他叫起来。“我觉得它还在扇风呢!”

第六个出来的是蓝老鼠。

他是星期六去的,他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根绳子。”

其他老鼠都不同意,他们开始争吵起来:

“是一条蛇!”

“是一根绳子!”

“是一把扇子!”

“是一座峭壁!”

直到星期天,轮到白老鼠去了,他是第七只去池塘边的老鼠。

白老鼠从怪东西的这一边跑到了那一边,又从怪东西的上边跑到了下边。

“哈。”白老鼠说,“现在我知道了,这个怪东西…….”

硬得像柱子。

软得像条蛇。

宽得像峭壁。

尖得像扇子。

粗得像绳子。

“不过嘛,合在一起的话,这个怪东西就是——”

“一头大象!”红老鼠、绿老鼠、黄老鼠、紫老鼠、橙老鼠,蓝老鼠都从大象的这一边跑到那一边,又从上边跑到了下边,他们这才相信了白老鼠的话。也明白了一个道理——

老鼠们的教训:七只老鼠摸大象,以偏概全闹笑话。事物整体要了解,人生智慧才增加。

教育启示:

“盲人摸象”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教育人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要认真仔细,全面考量。这个成语本身很有意思,“盲人”的角色设定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一种隐喻:看不清事物的全貌,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的人皆称“盲人”。作者虽然没有在故事中夸奖最后摸出大象的白老鼠,却使用了对比的方式让小朋友们了解到了观察事物正确的方法和学习的榜样,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讲读步骤:

1、游戏导入:通过“七色光”音乐游戏进行绘本导入;
2、重复阅读:阅读兴趣被激发后,注意引导孩子反复自由阅读这个故事;
3、对话理解:参考互动问题提问,加深孩子对绘本的理解;
4、实践应用:参考延伸活动,实现绘本对孩子生活经验的指导和延伸;


互动问题:

1、故事中的红老鼠、绿老鼠、蓝老鼠………都摸到了大象的哪个部位?把它们摸到的部位当成了什么?
2、宝贝,读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呢?


延伸活动:

1、让孩子和您一起闭上眼睛,体验盲人的世界,互相摸摸对方的脸,摸摸房间,说出摸出了什么,这时候您可以故意说错,让孩子体验到赢的感觉,对游戏保持热情!
2、把书里的角色用彩色的剪纸做出来,像我们一样讲故事,让故事活起来!
3、自制拼图:打印一个大象图案,把它分割成几部分,来想一想老鼠们都把这些部位当成了什么,最后把大象拼完整…

分类: 绘本故事